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十九章恶性肿瘤.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学因素——烟草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1.吸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致癌因素,15%~30%的癌症可归因于吸烟,每年全球因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更高达150万以上 2.烟草的烟雾中含有的致癌物有苯、多环芳烃、亚硝胺、芳香胺、杂环芳香胺、乙醛、甲醛等,可增加肺癌、膀胱尿道癌、肾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食管癌、胰腺癌、胃癌、肝癌、子宫颈癌、唇癌及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3.被动吸烟可能与女性肺癌有关;咀嚼和嗅闻烟草可增加烟草种植工人患口腔癌的风险 饮酒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WHO和美国癌症学会已经确认酒精可增加口腔、咽和食管等部位恶性肿瘤的危险性 肝脏是酒精主要的代谢器官,长期饮酒可增加肝脏负荷,损坏肝功能,甚至导致肝硬化,继而可能与HBV感染协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酒精饮料中可能致癌的物质有乙醛、亚硝胺、黄曲霉毒素、氨基甲酸乙酯及砷等化学物 膳食因素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由高脂膳食引起的超重和肥胖能够增加多种恶性肿瘤的风险,包括结直肠癌、肾癌、食管癌、胰腺癌以及女性乳腺癌(绝经后)等 在气候湿热的地区粮食、玉米和花生储存过程中易受黄曲霉菌污染,增加了当地居民患肝癌和食管癌的风险 腌制、烟熏、过度烹制肉类食品,可产生亚硝胺、杂环胺(HCAs)、多环芳烃(PAHs)等多种致癌物质,可增加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生物学因素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机体内源性因素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免疫系统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或不能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使得肿瘤发生和发展 与内分泌相关的肿瘤有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等。未经生育、初潮早、绝经晚、未经哺乳等因素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也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重大不良生活事件、抑郁等引起持续的心理应激状态,可能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和免疫力下降 遗传因素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通常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遗传因素对肿瘤的发生也起到重要作用 遗传性肿瘤通常由单个基因异常决定,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有清晰的遗传家系谱,肿瘤部位多发,发病年龄早,发病罕见 环境暴露与遗传易感因素可能通过交互作用协同增加个体的患癌风险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1. 基本情况 2. 全球肿瘤预防策略 3.我国恶性肿瘤预防策略与目标 (一)预防策略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基本情况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癌症是一类可以预防的疾病,1/3的人类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人类癌症是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治愈的,另有1/3的人类癌症是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为了控制恶性肿瘤病情,降低恶性肿瘤对人类的伤害,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才能有效地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全球肿瘤预防策略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病因预防为主 利用现有对肿瘤病因的科学认知积极开展肿瘤预防 治疗和关怀并重 开展诊治技术研究并提供技术支持,为不同国家提供与其经济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相符的医疗技术,使患者能获得有效救治,尽可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减缓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 各国应根据重点防控需求和资源水平积极制定国家肿瘤控制项目,将肿瘤的预防、控制、治疗及效果评估纳入各国的健康服务系统。政府主导体现在将防控措施以政策或法律的形式制度化 我国恶性肿瘤预防策略与目标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及“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癌症防治与其他重大疾病防治相结合,提高疾病防治的综合效益 重视农村和部分城镇肿瘤高发区,因地制宜开展癌症预防和早诊早治工作 政府领导,全社会参与 现阶段癌症防控目标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癌症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癌症防治能力,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为遏制癌症增长、降低癌症疾病负担奠定基础 一级预防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控烟 我国政府承诺采用综合措施开展控烟项目 合理膳食和体力活动 WHO提出了膳食、体力活动和健康全球策略,为各成员国提供了制定促进全民合理膳食和体力活动的行动指南 消除和降低职业场所致癌物暴露 主要是通过制定职业卫生法和各类职业环境致癌物最大允许剂量标准,开展职业场所致癌风险评估、致癌物日常监测和管理,从业人员健康教育、防护行为干预和定期健康体检 控制感染 接种疫苗可有效控制致癌微生物(如HPV、HBV)的感染,我国于2002年将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纳入到国家基础免疫程序 二级预防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症状识别 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公众和各级医疗卫生医务人员识别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状的能力,增加患者的早诊率 癌症筛查 癌症筛查是一个全社会参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