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职高专: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一、专业建设基础雄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一)优越的专业建设背景,广阔的人才需求空间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颁布,提出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链、全面提高中药产品和产业技术水平的要求。2008年出台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中药制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指标控制”三者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强调了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国家《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将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布置中,提出了“把医药产业打造成产业新支柱”的战略构想。“十二五”期间,山西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晋药战略”。
近期,我院对山西省中药制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进行的调查表明,约有50%以上员工未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且数量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中药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步伐。新一轮GMP的认证,将建立全员参与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预计未来5年内,山西省14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需增加约1500名中药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中药制药、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生产企业,培养从事中药生产现场管理、过程控制、验证管理、放行管理、GMP认证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与国家及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发展要求相一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能为在制药行业全面推进的新一轮GMP实施尽职尽责。
(二)良好的育人氛围,明显的办学效果
依据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学院历来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对中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成功申报现代中药技术专业,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要在企业调研、专家论证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办学基础扎实,目标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教科研成果显著,特别是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强劲的师资队伍,显著的教科研成果
本专业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3名,聘请8名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4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9.2%;获得硕士学位教师7名,占专业教师总数53.8%;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1名,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1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名,3名教师入选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库,6名教师入选中小型企业专家库。现代中药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于200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全国医药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学团队。
近5年来,专业教师主编教材6部,参编教材8部,其中主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2项省级科研攻关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4项山西省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研究项目,7项校内课题;与企业合作研发新药1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公开发表论文35篇。
(四)完善的实训设施,良好的育人效果
本专业建设有中药制药实训基地和药品检测实训基地,现有实训仪器设备956件(台),总值775.22万元;拥有太原晋阳制药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山西旺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7个校外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和中成药试制工、中药质检工等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实训条件。
本专业2002年9月首届招生69名,至2011年7月毕业生总数达1300多人,现有在校生334人。毕业生主要在中药制药企业从事制药生产管理和质量检测、质量控制、验证管理等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85%以上,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7%,企业满意率均达95%以上。近五年,已有12名毕业生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有18名学生考取公务员或村干部,有百余名学生成为企业中层干部。
本专业学生在2009、2011年度全国医药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分别取得个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一名,并分别获得团体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
(五)先进的社会服务理念,卓越的培养成效
近五年,该团队成员为我省培训中药生产技术人员600余人次,职业技能鉴定2500多人次,执业药师考前培训2600多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4100余人次;3名教师5次参与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质量检查;4名教师先后3次为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考核“中药调剂员”共600余人;2名教师作为评委参加太原市药学会组织的“同仁堂杯”中药鉴定、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职工技能)大赛。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山西中药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