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学习指导 第一章 行列式(44P).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行列式
行列式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广泛应用于理、工、农、医、经济等很多领域。在线性代数中,行列式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章主要介绍行列式的定义、性质、计算及其在求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Cramer(克莱姆)法则.
§1.1 行列式定义
一、数域
定义1.1 设P是含有0和1的一个数集,若P中任意两个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0)仍在P中,则称P为一个数域.
如果数集P中任意两个数作某一运算后的结果任在P中,则称P对这个运算封闭。因此数域的定义也可简单叙述为:含有0和1且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除数不为0)封闭的数集称为数域.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全体复数组成的集合都是数域,分别称为有理数域、实数域、复数域依次用Q、R、C来记。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不是数域,因为任意两个整数的商不一定是整数.
要指出的是所有的数域都包含有理数域。这是因为如果P是一个数域,则1在P中且由于P对加法封闭,所以1+1=2,2+1=3,,n+1全在P中,即 P包含全体自然数;又因0在P中且P对减法封闭,于是 0 - n = - n在P中,所以P包含全体整数;因为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表为两个整数的商,再由P对除法的封闭性知P包含全体有理数。即任何一个数域都包含有理数域.
今后本教材中所论及的数都是指某一固定数域中的数,文中一般不再特别加以说明.
二、排列
为了给出n阶行列式的定义,先介绍n级排列的概念.
定义1.2 由自然数1 ,2 ,… ,n组成的全排列称为n级排列.记作
i1 i2 … in
n级排列共有n!个.
n级排列中任意两个数,如果大数排在小数之前,则称这两个数构成一个逆序,否则称为顺序.一个n级排列i1 i2 … in的逆序总数称为此排列的逆序数,记作 ?(i1 i2 … in) .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称为奇排列;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称为偶排列.因??(1 2 … n)= 0,所以排列1 2 … n是偶排列。我们称此排列为自然排列.
在计算排列的逆序数时,为了不重复和漏掉,可从排列的第一个数开始计算它与后面的数构成的逆序数,然后再将这些数的逆序数相加即可得排列的逆序数.
求下列排列的逆序数并确定其奇偶性.
(1)54213 (2)14253
(3)n … 3 2 1 (4)135…246…
解(1)在排列54213中,数5与后面的数构成4个逆序,数4与后面的数构成3个逆序,数2与后面的数构成1个逆序,数1与后面的数没有构成逆序,数3后面没有数.因此 ?(54213)= 4+3+1+0+0=8 ,该排列为偶排列.
(2)?(14253)=0+2+0+1+0=3,该排列为奇排列.
(3)?(n … 3 2 1)=(n-1)+(n-2)+ … +2+1=
或者根据该排列中任何两个数组成的数对都构成逆序,计算出该排列所以可能组成的数对的个数,它就是排列的逆序数,即
?(n … 3 2 1)= =
当n = 4 k或n = 4 k +?1( k = 0 ,1 ,2 ,…)时此排列为偶排列;当n = 4 k + 2或n = 4 k + 3(k = 0 ,1 ,2 …)时此排列为奇排列.
(4)?(135…(2n-1)246…(2n))=1+2+ … +(n-1)=
其奇偶性讨论同(3)中排列的奇偶性讨论.
n级排列中互换两数的位置称为一次对换.若互换的是相邻两数,则称作相邻对换.
注意到例1中排列(2)是由排列(1)互换5和1而得到的.结果(1)?,(2)两个排列具有不同的奇偶性.一次对换是否一定改变排列的奇偶性呢?对此有以下的结论:
定理1.1 一次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
证 (1) 相邻对换情形.
设n级排列
… jk…
互换j,k两数,经相邻对换后排列变成
… kj…
其中“…”表示那些在变换中不动的数。
显然,这一变化只使j,k两数间的“序”发生变化:若它们原来为逆序,则变换后为顺序;若原来为顺序,则变换后为逆序.而它们与其余任意数间的序都保持不变.变换前后两个排列的逆序数只是多1或少1.从而相邻一次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由此还可得出:作奇数次相邻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作偶数次相邻对换不改变排列的奇偶性.
(2) 不相邻对换情形
设n级排列
… j i1 i2… is k…
直接互换j,k两数后排列变成
… k i1 i2… is j…
这一结果可通过相邻对换后得到。首先将原排列中的数k依次与其后的i1 … is j作s+1次相邻对换变后为
… i1 i2… is jk …
再将数k依次与其前面的is … i1 作s次相邻对换后得
… ki1 i2… is j …
这一结果是经过奇数次(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