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9讨论稿)
专业代码:560103
一、学制及招生对象
(一)学制:3年。
(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者。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
(一)专业培养目标
数控技术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机械产品图纸、电气原理图的识读、绘制和分析能力;具有对废旧机床性能检测、可再制造性评估、机床再制造总体方案的设计的能力;具有机械零部件再制造工艺方案制定、电气控制系统再制造技术方案制定的能力;具有机床安装、调试、精度检测与控制能力;具有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具有数控设备日常维护、检测和保养能力。熟练掌握使用常见机械、电工等仪器仪表,利用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数控机床机械、电气、数控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基本能力。培养机电类岗位需要的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
(二)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废旧机床性能检测、可再制造性评估、机床再制造总体方案的设计、机械零部件再制造工艺方案制定、电气控制系统再制造技术方案制定以及机床安装、调试、精度检测等工作;也可从事机床维修、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设备操作及维护以及数控系统或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
三、人才培养规格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去生产第一线,从事机床再制造、设备升级改造、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或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
(4)汉字书写能力
(5)网络运营能力
3、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注:核心能力用★作出标示)见表1
四、毕业标准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数控专业学生的毕业标准进行认定。
成果形式 专业认证
(主要) 备注 各门课程考试合格
同时取得2学分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分 通过各门专业课程的考核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 实践教学成果 大一:实习实践成果展示(初级)
大二:实习实践成果展示(中级)
大三:综合实践成果展示(高级) 完成二十工时考核,参加第三学期实习并合格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8、职业规范
★ 调研报告
(4份) 前瞻:数控技术专业认知调研报告
大一:数控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相关的关键字:职业群、岗位群、岗位职责等)
大二:机械行业需求调研报告
(相关的关键词:人才需求、技术需求、行业结构需求等)
大三:毕业设计、毕业论文(3学分)
(达到“五会”教学目标)
5、使用现代工具
6、工程与社会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获取的资格证书 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或数控技术专业的相应高级岗位技能证书中至少一个。 参加劳动部举办的高级岗位技能考试并合格
8、职业规范
★ 创新创业项目 1、学习(实践)团队:组建学习团队,承担相应的角色,开发项目,在团队中完成相应的学习及实践任务;
2、创业团队:独立开发承揽项目,并获得相应的效益,形成可量化的成果,可纳入学分银行;
3、发表论文:学制内,鼓励学生发表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并进行学分折算;
4、专利:在工程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申请与实践内容的相关的专利,可按相应标准折算学分;
5、学生注册公司:在学制内,学生注册公司,以法人公司的形式进行承包单个生产模块的全部生产任务的,要提供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机构信用代码证复印件等,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9、个人和团队
10、沟通
11、项目管理
12、终生学习
其中
1为★ 注:1、其中带“★”为毕业标准的必要条件。
2、本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应取得156学分。
五、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设置(见附表2)
六、教学进程时间表(见附表3)
七、教学过程统计表(见附表4、5)
八、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课程设置要求和专业培养要求,对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加强其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特色,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并在各门课程设置以及相互衔接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专业教学大纲与学习进程图,从而实现其培养目标,提高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指南》、产学一体
本专业采取“工学融合、理实化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力设置课程群,从入学开始进行“装夹、测量”技能的。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工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化”教学。
专业积极探索实践团队创业团队法人组织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学生具备包岗实践、包链包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本专业实行每学年四学期制。第一、第二学期为理论学习学期,第三学期学生进入大中型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大一第三学期主要进行设备操作实习,大二第三学期主要进行设备检测、维修、再制造实习,大三下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