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pdf

发布:2021-11-15约5.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内容摘要 :从八十年代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渐渐成为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所研究 的对象。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已广泛在小学中运用。那么,如何让小 组合作学习在幼儿园也发挥它独特的魅力呢?本文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 方法在大班幼儿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并试图找出小组合作学习在幼儿园大班 教学中的最佳运用方法。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大班幼儿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 的配合与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合作学 习则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 式。 在幼儿园大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形式,这些小组合作学习常在两 种情况下发起:一种是幼儿自发的小组合作学习。如有孩子从家中带来一本图书,几名对 此有兴趣的幼儿会围拢在一起讨论书的内容或书中的某个情节。又如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 料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也会自发的在一起探索操作方法或合作分工解决一些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老师的要求下,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讨 论活动中某个问题的认识和答案;或者是让几个人一起进行科学小实验的探索合作;再或 者是幼儿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幅图画作品等 ,, 但是我们有时会发现这些小组合作 学习形式的效果并不太好。要么是幼儿没有学习情绪,合作出现冷场;要么就是孩子们各 自自己做自己的事,自己说自己的话,互相没有合作,谁也不听谁;再或者是幼儿在活动 中兴奋过度闹成一片,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而缺少了实效。为何会出现 以上种种情况,可能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A 、幼儿能力的强弱差异,挫伤幼儿合作的积极性。 B、幼儿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 C、幼儿相互间的兴趣差异,使合作出现矛盾。 D、教师的指导误区,使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以我们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实践,目的在于 正确认识上述这些问题后,对症下药,寻求有效对策。 对策一:合理的组合方式,促进小组合作的开展。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做到科学分组。首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知 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不同特点进行评定,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 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常用的组合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兴趣不同分组,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我根据幼儿的兴趣、意愿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型主题活动。每当活动开始,幼儿自由 结伴,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如在进行“小 手拍拍”的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喜欢研究指纹,他们用放大镜比较着自己和同伴的指纹, 从而发现了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道理。有的幼儿喜欢用自己的小手来进行绘画活动, 他们时而将五指并拢变出了仙人掌,时而将五指分开变成了孔雀、小娃娃的头发等等。在 探索活动中,我看到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涨了,他们运用表征语言,共同建构知识 网络。幼小心灵对大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好问和探究的兴趣提高了,从而解决幼儿因兴 趣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性格差异分组,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幼儿性格谨慎仔细,有的幼儿性格 大胆勇敢。个性、气质的某些因素也会对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在教 学活动中根据幼儿性格分组,把性格相似的幼儿结合在一起,针对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 因材施教,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 三、根据能力强弱分组,充分发挥每位幼儿的潜能。 每位幼儿在理解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有差异, 如果同组幼儿在理解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上差异很大,便不利于合作行为的开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将幼 儿根据能力的强弱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解决能力强的孩子“一手包办”,能 力弱的孩子“插不上手”的状况。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体验愉快的情绪。 对策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习得必需的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 成学习任务。然而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