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docx
5协商决定班级事务(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协商在班级事务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协商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方式。
②掌握协商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寻找共识和达成协议。
③学会运用协商策略,如换位思考、尊重他人、有效沟通等,以促进班级和谐。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如何做到既坚持自己的立场,又能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人。
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情绪化和攻击性的语言。
③在面对复杂的班级问题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④如何在班级中营造一个积极、开放、包容的协商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事务的决策中来。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材,以便课堂讨论和课后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协商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班级事务处理的视频案例,以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便利的桌椅,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黑板上预留空间,用于展示讨论结果和总结。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班级中常见的小矛盾或冲突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常用的解决方法,如求助于老师、寻求朋友帮助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协商的定义、特点和优势,强调协商在解决班级事务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以实际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协商解决班级事务,如如何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如何分配班级活动任务等。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就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商,提出解决方案。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班级事务协商方案,并准备进行展示。
-教师指导: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注意表达清晰、尊重他人意见等。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协商在解决班级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协商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或朋友进行协商实践,如家庭内部事务的解决等。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协商在班级事务中的实践心得,下节课进行分享。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1.展示班级中常见的小矛盾或冲突案例,如学生之间的争执、课堂纪律问题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协商方法的好奇心。
3.简要回顾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常用的解决方法,如求助于老师、寻求朋友帮助等。
二、新课呈现
1.讲解协商的定义、特点和优势,强调协商在解决班级事务中的重要性。
2.以实际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协商解决班级事务,如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分配班级活动任务等。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就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商,提出解决方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班级事务协商方案,并准备进行展示。
2.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注意表达清晰、尊重他人意见等。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协商在解决班级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协商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五、作业布置
1.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或朋友进行协商实践,如家庭内部事务的解决等。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协商在班级事务中的实践心得,下节课进行分享。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协商的定义、特点和优势,认识到协商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方式。
-学生掌握了协商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寻找共识和达成协议。
-学生能够识别班级事务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并初步学会运用协商策略。
2.能力提升:
-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时,能够做到既坚持自己的立场,又能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人。
-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尊重他人、有效沟通等协商策略。
-学生在解决班级问题时,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情感态度:
-学生在班级事务中,能够主动寻求协商解决矛盾和冲突,培养了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