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年级信息技术公开课《小海龟的家》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18-07-01约2.5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年级信息技术公开课《小海龟的家》教学设计   三年级信息技术公开课《小海龟的家》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三(1)班 学 科:信息技术 教 师:龙海花    公开课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2、学会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及环绕方式;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插入图片的不同方法;   2、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及环绕方式。   三、教学难点   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及环绕方式。   四、教具准备   网络电脑室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对日记进行排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排版的知识——在word中插入图片。(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任务   见板书   (三)上机实践   生依照学习任务,边看课文边操作,自主-探究新知,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四)练习巩固   生完成课本知识后,自主创新练习,巩固新知识。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给文章配上漂亮的插图。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  小海龟的家   1、录入“倡议书”   2、插入图片   A 插入剪贴画   方法与步骤:[定位插入点]→[插入]→[图片]→[剪贴画]→[选定图片]→[插入剪辑]   B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方法与步骤:[定位插入点]→[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查找要插入的图片]→[插入]   3、调整图片大小、位置及环绕方式   A调整图片大小   方法与步骤:(课本20页)   B调整图片位置   方法与步骤:(课本23页)   C调整图片的环绕方式   方法与步骤:(课本22页)      三年级信息技术公开课《小海龟的家》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三(1)班 学 科:信息技术 教 师:龙海花    公开课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2、学会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及环绕方式;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插入图片的不同方法;   2、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及环绕方式。   三、教学难点   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及环绕方式。   四、教具准备   网络电脑室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对日记进行排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排版的知识——在word中插入图片。(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任务   见板书   (三)上机实践   生依照学习任务,边看课文边操作,自主-探究新知,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四)练习巩固   生完成课本知识后,自主创新练习,巩固新知识。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给文章配上漂亮的插图。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  小海龟的家   1、录入“倡议书”   2、插入图片   A 插入剪贴画   方法与步骤:[定位插入点]→[插入]→[图片]→[剪贴画]→[选定图片]→[插入剪辑]   B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方法与步骤:[定位插入点]→[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查找要插入的图片]→[插入]   3、调整图片大小、位置及环绕方式   A调整图片大小   方法与步骤:(课本20页)   B调整图片位置   方法与步骤:(课本23页)   C调整图片的环绕方式   方法与步骤:(课本22页)      三年级信息技术公开课《小海龟的家》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三(1)班 学 科:信息技术 教 师:龙海花    公开课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2、学会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及环绕方式;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