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docx
2024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
人员准入与培训制度
所有进入NICU工作的医护人员需经过严格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医生应具备扎实新生儿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常见新生儿危重症诊治和急救技术,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机械通气应用等。护士需掌握新生儿护理特点和操作技能,包括暖箱使用、静脉穿刺等。定期组织内部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内容涵盖最新诊疗指南、新技术应用等,每月至少组织1次理论学习,每季度进行1次技能操作培训。同时,选派人员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每年选派不少于2人次。
病房管理制度
NICU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置门禁系统,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前需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病房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监护区、治疗区、隔离区等,布局合理,标识清晰。保持病房整洁卫生,每日进行地面、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周进行1次全面的卫生大清扫。定期对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进行微生物监测,每月1次,确保卫生学指标符合要求。
患者收治与转运制度
严格掌握NICU收治标准,主要收治病情危重、需要密切监护和治疗的新生儿,如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对于符合收治标准的患儿,由首诊医生及时联系NICU,经评估后决定是否收治。转运前需对患儿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做好转运准备,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支持、建立静脉通道等。配备专业的转运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司机,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确保转运安全。
医疗护理工作制度
医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医生需坚守岗位,随时处理患儿病情变化。每日进行晨交班,由管床医生汇报患儿病情,包括诊断、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等,上级医生进行点评和指导。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天查房1次,住院医师随时观察患儿病情。护士实行APN排班模式,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每班护士需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包括生命体征、出入量、护理措施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执行医嘱、给药、输血等操作时,必须双人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建立感染防控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感染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在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必须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手卫生管理,配备充足的手消毒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进行操作前后等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对感染患儿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等,防止交叉感染。定期对病房的医疗器械、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如暖箱、呼吸机等,每周至少进行1次消毒,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按医疗废物处理。
药品与设备管理制度
建立药品管理制度,专人负责药品的采购、保管和发放。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及时清理过期、变质药品。根据患儿病情合理用药,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剂量,避免滥用药物。对急救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定位放置,标识清晰,定期检查数量和质量,确保随时可用。建立设备管理制度,专人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对大型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建立使用档案,记录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情况。医护人员在使用设备前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医护人员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病历,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病历书写应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住院病历应在患儿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在患儿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危重症患儿应及时书写病程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病历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病历档案,妥善保管。严格病历借阅制度,除医疗、教学、科研需要外,不得随意借阅病历。患者出院后,病历应在规定时间内归档保存,保存期限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医患沟通与投诉处理制度
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向家属介绍患儿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情况,解答家属的疑问。沟通时应态度和蔼、语言通俗易懂,尊重家属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定期召开医患座谈会,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建立投诉处理机制,设立投诉电话和意见箱。对家属的投诉应及时受理,认真调查核实,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答复。对投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