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防控管理制度.docx
2024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准入与培训
新入职医护人员、进修生、实习生等必须经过NICU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内容涵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预防控制措施、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技术等,培训后考核合格方可进入NICU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X]学时,每半年进行一次复训与考核。同时,对新出现的感染防控问题及措施及时组织针对性培训。
人员健康管理
工作人员上岗前需进行健康体检,包括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合格者方可上岗。工作期间,若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报告科室负责人,根据诊断结果决定是否继续从事NICU工作。患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治愈后方可返回岗位。
着装与行为规范
进入NICU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有污染时及时更换。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儿前后、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接触患儿周围环境后等情况下,均应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如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等。严禁在NICU内饮食、吸烟、随地吐痰等。
环境管理
空气质量控制
NICU应设置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采用空气过滤、通风换气等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进行空气消毒,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X]小时。定期对空气进行微生物监测,每月至少一次,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要求,即≤4CFU/(5min·直径9cm平皿)。
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
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X]mg/L)擦拭所有物体表面,包括病床、监护仪、输液架、床头柜等,有污染时及时消毒。地面每日湿式清扫,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X]mg/L)拖地,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患儿使用的暖箱、蓝光箱等设备,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使用前和使用后均应进行清洁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医疗废物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并有明显的标识。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等应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容器内,密封包装,日产日清。医疗废物暂存处应定期清洁消毒,防止污染环境。
患儿管理
患儿收治管理
严格掌握患儿入住NICU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收治。新入院患儿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感染相关指标筛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以便早期发现感染迹象。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儿,应采取隔离措施,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分别安置在单间隔离病房或同种病原体感染患儿集中的隔离区域。
患儿护理操作管理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减少感染机会。如进行静脉穿刺、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戴无菌手套、口罩,铺无菌巾。加强患儿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脐部、臀部等部位。定期为患儿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进行气道湿化、吸痰等操作,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患儿探视管理
限制患儿家属的探视时间和人数,探视者应更换探视服、鞋套,戴口罩、帽子,洗手后方可进入NICU。探视期间,不得随意触摸患儿和设备,不得将非NICU内的物品带入病房。如有家属患感染性疾病,应禁止探视。
医疗器械与物品管理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
NICU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应按照厂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和维护。对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气管导管等,必须使用一次性无菌用品。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应定期清洁消毒,每周至少一次。消毒方法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应从合法的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购进,有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等资质证明文件。使用前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有无过期等情况,不得使用过期、破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抗菌药物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根据患儿的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医生的职称和权限使用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NICU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应密切观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