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菱形的判定》公开课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8.2.2 菱形的判定》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菱形的判别条件及其证明方法.
数学思考: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问题解决:能利用菱形的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实验—猜想—证明—应用”的数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菱形的几个判定方法。在判定一个图形是菱形时,用它的“定义”判定是最基本的方法,另外两个判定方法都是以定义为基础推导出来的.
巩固学习用菱形的定义判定菱形要注意两个条件,并通过“交叉等宽纸条”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体会面积法的应用.
接着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让学生动手、观察中探究并归纳出菱形的其它两种判定方法.
应用判定方法2时,要注意其性质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为了加深印象,通过“考考你”的环节让学生判断“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同时用图来证实,虽然对角线AC⊥BD,但它不是菱形.
再通过“开心一练”、“看谁反应快”环节使学生能灵活应用菱形、矩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本节课后面安排了一个例题及变式题、拓展练习,这些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推理都比较简单,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教学活动: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思考:将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合部分是四边形ABCD,量一量试说明它是什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4.【探究】我剪了一个四边形,我是这样做的: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可.探究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吗?
通过折纸、剪切的方法,让学生动手、观察中探究并归纳出菱形的其它两种判定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判断: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
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例: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B=5,A0=4,BO=3
(1)AC、BD互相垂直吗?为什么?
(2)□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
变式:如上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9,AC= ,DB=12,这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求出它的面积.
拓展练习:如图,Rt△ABC中,∠ABC=90°,过点B作DB∥AC,且DB= AC,E是AC的中点,连接AD、ED.
(1)求证:DE∥BC;
(2)请问四边形ADBE是特殊四边形吗?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课堂小结:菱形的判定方法
布置作业:
A组:课本P.60习题18.2第6题;
B组:课本P.61习题18.2第10题
A
B
C
D
O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