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肺功能影响.doc

发布:2018-08-31约5.48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肺功能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吸氧、补液、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及激素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片10 mg/次,每晚1次,连用3个月。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抽取静脉血检测TNF-α、IL-10水平和肺功能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NF-α水平明显下降(P 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 0.01);两组治疗后IL-10水平明显上升(P 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P 0.01);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 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1)。 结论 孟鲁司特钠可降低TNF-α水平,上调IL-10水平,从而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孟鲁司特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c)-0149-0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很多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调节呼吸道炎症的重要细胞因子[1-2]。目前治疗哮喘主要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虽然效果显著,但仍有一定局限性[3]。孟鲁司特钠是目前最常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其治疗效果好,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4]。本研究通过观察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清IL-10和TNF-α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哮喘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哮喘发作患者68例,均符合《哮喘诊治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9.5~60.5岁,平均(40.0±8.5)岁;平均病程(10.0±7.5)年;轻度10例,中度14例,重度8例,危重2例。治疗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8.5~59.5岁,平均(39.5±9.5)岁;平均病程(11.0±8.0)年;轻度9例,中度15例,重度7例,危重3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前均无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1个月内未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类似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类固醇类药物等,且无感染史。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补液、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及激素、口服或静脉给予茶碱类药物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10 mg,每晚1次,连续使用3个月。   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①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②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别检测患者血清IL-10和TNF-α水平,用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按说明书严格操作;③肺功能检测采用日本福田肺功能仪ST-150,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支气管哮喘疗效判断标准[6],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控制(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显效(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好转)、好转(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有好转)、无效(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无好转或加重)。将临床控制及显效、好转之和定为总有效,然后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TNF-α及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