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团体标准编制说明.pdf
《植物油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1工作概况(包括任务来源、目的与意义、标准主导单位、参与单位、主要工作过程、起草人员任务分
工)
1.1任务来源
本标准任务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食用木本油料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组
承担的项目中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的制定工作由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陕西师范大学和西
安市粮油质量检验中心负责起草。
1.2目的和意义
维生素E存在8种形式,分别为α-、β-、γ-、δ-生育酚及相应的生育三烯酚,是人体主要的脂溶性
抗氧化剂。其中,α-生育酚被认为是维生素E的主要活性形式,也是植物油中普遍含量较高的一种。维
生素E有着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它的抗氧化作用。维生素E的酚羟基可以有
效猝灭油脂中的单线态氧,保护多不饱和脂肪酸免受氧化破坏,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保护皮脂和细
胞膜蛋白质及皮肤中的水分,且能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延缓细胞的老化过程。不同形式的维生素E具
有不同的生物活性作用,如γ-生育酚可缓解中度结肠炎,并抑制中度结肠炎促进的结肠癌,但也有报道,
γ-、δ-生育酚的混合物对偶氮甲烷诱导的结肠癌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同时α-生育酚对结肠癌也无影响。
人体从外界摄入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植物油,维生素E作为植物油的伴随物之一,其组成和含量
不仅体现了植物油的营养价值,而且对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可以延缓植物油的氧化酸败,延长植物油的
保质期)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维生素E的组成和含量作为衡量食用植物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建
立植物油中不同形式维生素E含量的精准分析检测技术,对植物油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不同形式维生素E测定方法主要有:荧光法、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
色谱-质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比色法只能测定维生素E的总含量,不能测定各种单体的含量;光谱法
前处理繁琐,共存物对检测结果干扰较大;气相色谱法因维生素E分子量大、分子汽化度低,保留时间
长且灵敏度低;气相色谱⁃质谱法仪器昂贵,普适性低;电化学分析法虽然灵敏度高、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但植物油中共存物的干扰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不适合植物油中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
谱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等优点,适合于植物油中不同形式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在
样品分析中,前处理方法是最常遇见的问题。这是由于在绝大多数的实际样品分析中,目标分析物通常
浓度低且样品基质复杂多样,因此建立合适的针对目标物质的提取方法,以达到浓缩痕量目标物、除去
干扰物、消除对分析仪器有害成分、降低检出限、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的目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针对植物油中维生素E测定方法的现行标准有GB5009.8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A、
D、E的测定》第二法、GB/T26635《动植物油脂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1598《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组分和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GB5009.82第二法和
NY/T分别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植物油中的4种生育酚进行测定,未对生
育三烯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GB/T26635规范了植物油中维生素E八种形式的测定方法,但其测定时间
长且采用硅胶柱进行分析时不能有效分析γ-生育酚和β-生育三烯酚。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时,流
动相采用的溶剂毒性较大,不符合现在提倡的“绿色化学”原理,同时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直接
溶解,该法虽然前处理简单,但对仪器的污染较大,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同时GB/T26635和NY/T
中前处理方法涉及到皂化方法,操作过程烦琐导致维生素E损耗,且会用到大量乙醚等有毒试剂。
目前并未查询到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油中维生素E8种形式,因此本研究建立了
均质提取法结合反相液相高效色谱法对植物油中不同形式的维生素E进行测定,该法样品前处理简便快
速,具有经济实用性,同时检测时间大大缩短,降低检测成本,可实现植物油总不同形式维生素E的快
速测定。
1.3标准主导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粮油质量检验中心。
1.4标准参与单位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