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礼仪概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关礼仪概论
公关礼仪复习资料
自考《公关礼仪》复习资料 《公关礼仪》复习资料
第一章礼仪概论
第一节 礼仪的含义和性质P1
礼在中国最初是敬奉神明的,礼字是一个“示”,祭祀的容器,是在庆丰收时用的。 有人考证“礼”字古时间通“履”字,意为鞋子,鞋穿上后更好走路,但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因此“礼”一定要适度。
识记 我国古代礼的概念,有三层基本含义:
1、 典章制度
2、 礼节仪式,简称礼仪
3、 道德规范
防单选 “三礼”即《十三经》中的《周礼》、《仪礼》、《礼记》三部儒家经典著作。
《周礼》是专谈古代政治制度的书。礼是指典章制度;
《仪礼》是记录战国以前贵族生活中各种礼节仪式的典籍。礼是指礼节仪式;
《礼记》是关于“礼”的论文集,内容庞杂。礼是比较接近广义的礼的概念。
英语中“礼仪”一词是从法语“ETIQUETTE”演变而来的。愿意是法庭上用的一种通行证,它的上面记载着进入法庭遵守的事项,用以保证法律活动的有序进行。P3
识记“仪”的含义主要有五个方面: 1、 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 礼仪: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品器物等。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致意、问侯、祝愿等惯用形式;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
仪式:是指场合举行的专门化、规范化的活动
礼品器物:是指为表达敬意,寄托情意的一些物品。 广义的礼仪,即前面的定义所指的礼仪,是高于礼貌、礼节的大概念,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器物等。礼仪是总称,既包括内在的内容,也包括外在的内容,礼仪在层次是要高于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其内涵更深、更广。它是一个系统,一种修养,一种能力。 礼貌的主要内容包括:遵守秩序、言必有信、敬老尊贤、待人和气、仪表端庄、讲究卫生。礼貌的内容是社会公德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关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礼仪的性质:1、约定俗成的规范性
2、推陈出新的继承性
3、民族地方的特殊性
4、由表及里的功能性
礼仪的要素:礼仪的主体、礼仪的客体、礼仪的媒体和礼仪的环境。
礼仪主体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礼仪主体的类型:1、个人主体 2、组织主体3、临时团体 礼仪主体的代表者,指的是代表礼仪主体进行礼仪操作和实施的人。当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规模较大、规格较高时,这样的代表者往往由多人组成,即升格为代表团。 礼仪主体在选派代表者时,应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1、 代表者必须能够真正代表礼仪主体,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2、 代表者必须能够为礼仪对象所认可。有利于巩固并发展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良好关系。
识记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或者说,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同时又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
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主客体这一矛盾的转化是由礼仪主体所决定的。因止,为了建立、维护和发展更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人们自觉地、自动地、及时地促成这种转换和变化。
礼仪的媒介:是指礼仪活动时所依托一定的媒介或媒体。
礼仪媒体就是礼仪内容和礼仪形成的统一。 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礼仪内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决定地位;而礼仪形成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服从地位;礼仪内容决定礼仪形式,礼仪形式服从礼仪内容。
宏观上可以将礼仪媒体划分为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和事体礼仪媒体三大基本类型。
第二节 礼仪的形成与历史 P17
礼仪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
一、原始社会的礼仪
1、 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2、 礼仪内容广泛,而又各种崇拜尤为突出
3、 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
4、 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平等的
二、奴隶社会的礼仪
奴隶社会的礼仪在体现和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方面,有三个十分显著的特征;
1、 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尊君观点所取代;
2、 原始社会礼仪的民主、平等精神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强制与不平等所取代;
3、 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
三、封建社会的礼仪
封建社会的礼仪还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伪善和封闭。
四、所现代社会的礼仪
对近现代社会的礼仪有人称之为“文明礼仪” 对待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我们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一方面,我产不应带着有色眼镜,认为凡是资本主义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反动的,特别是现代礼仪,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财富,形成国际礼仪规范的通则。另一面,也不要走向另一人极端,认为凡是资本主义的都是好的,外国的月亮就是比国中国的圆。
第三节 公共关系与礼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