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糊粉层高纤维小麦粉》团体标准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2-15约1.94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糊粉层高纤维小麦粉》编制说明

团体标准《糊粉层高纤维小麦粉》的制定工作,是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2020年度

第二批团体标准立项计划中的任务,计划编号为T/HBFIA-JH202010。

前言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产量逐年升高。我国小麦加工行业每年由于过度

加工造成的粮食浪费高达25亿公斤。消费者“食不厌精”,追求“精、细、白”,是导

致小麦粉过度加工的直接诱因。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粮食过度加工这一行业共性问题,

国家粮食局2014年5月已经发出“节粮减损,适度加工”的行业倡议,并配套政策和措

施推进粮食的适度加工。另外,我国《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粮

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推进全谷物健康食品的开发”,“鼓励增加

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的摄入,促进粮食科学健康消费。

在新时代大健康的背景下,以全麦食品为主的全谷物健康食品,受到发达国家广泛

关注,发展迅猛。Mintel全球新产品数据库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全球的全

谷物食品的种类增加了近19倍,发展趋势极为强劲。来自美国全谷物协会(WholeGrains

Council)的统计数据显示,全麦食品占全谷物食品的销售份额由2000年的30%上升到

2011年的46%。2015年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美国人正在积极增加全谷物食品

的摄入量,约有2/3的美国人每天摄入的谷物食品中约有1/2为全谷物食品,以全麦面

包和全麦意面为主,占全谷物食品的39%。

全麦粉是以整粒小麦为原料,经制粉工艺制成的,且小麦胚乳、胚芽与麸皮的相对

比例与天然完整颖果一样的小麦全粉。尽管允许经过清杂处理的净麦在加工过程中有少

量损失,但损失量不能超过小麦粒的2%,麸皮损失量不能超过麸皮总量的10%。在我

国,全麦粉目前仅占小麦粉总量的1.2%,受消费者欢迎的全麦食品少,主要归因于:1)

小麦籽粒的外果皮粗糙、硬,影响口感,不好吃;2)全麦粉的储存稳定性差,货架期

短;3)消费者对全谷物健康益处的认识不足;4)全麦食品相关标准缺失,市场缺乏监

管;5)全麦食品在色泽、风味、口感等方面存在缺陷,全麦食品给消费者留下“苦涩、

难以下咽”等负面印象;6)全麦粉及全麦食品的价格相对较高;7)全麦食品的种类相

对较少;8)全麦粉及全麦食品在微生物、真菌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存在食

品安全隐患等。

以全麦面粉为主的全谷物食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肠胃功能欠缺的幼童和老

年并不适合;对于已经体重超标、亚健康或轻度慢性病患者来说,其功能性营养素还欠

缺;对于哪些已经确诊为II型糖尿病患者等慢性病患者,仍不能实现“主食自由”。发展

适合中国的功能性主食势在必行,它需满足几个基本要求:1)大众化:必须是满足大

都数人的需要,人人能消费的起;2)规模化:原料来源丰富,能形成相当的规模化、

产业化;3)自主化:拥有核心技术,能够自主生产和研发;4)多元化:营养全面,可

根据实际需要,制备多种功能性主食。

小麦糊粉层亦称外胚乳,是小麦籽粒皮层的最内层(见图1)细胞,位于小麦籽粒

种皮和胚乳之间,占麦粒总质量的7%-9%。小麦糊粉层营养成分含量占小麦总营养的

70%左右,包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症、降低癌症风险等健康功

能。因此,小麦糊粉层被称为小麦中的软黄金。

图1小麦籽粒的构造

前期研究表明,小麦糊粉层中具有高含量的膳食纤维,大约占总质量的40%-50%,

其中阿拉伯木聚糖与β-葡聚糖是其主要纤维成分,分别占膳食纤维的65%和29%。糊粉

层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必需氨基酸组成较全面,如赖氨酸、苏氨酸含量丰富,约是面

筋蛋白的两倍,并且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小麦糊粉层中脂肪、灰分含量丰

富,约为5.7g/100g和9.3g/100g。此外,糊粉层富集了小麦籽粒中的大部分矿物质和

维生素,如K、P、Mg、Zn等元素含量约为小麦和全麦的2-3倍,Mn元素含量高达小

麦和全麦的30倍,糊粉层中VB,VE含量是小麦含量的2倍,VB含量是小麦含量的3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