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精讲精练必修二综合测试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历史精讲精练必修二综合测试答案
篇一:【精品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芜湖一中高一暑假学习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查范围:高中历史必修一、二全册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满分45分)
1.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A.古代宣城一直以丹阳命名B.从秦至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古代地方体制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D.古代政治制度变化无常曲折反复
3.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
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C.生产资本短缺所致D.国家面临边疆危机
4. 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其原因不包括【 】
A.农民是国家赋税、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
5.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材料中“引发人们经营致富
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指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D.闭关锁国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6.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
B.公民素质的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C.政治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
D.经济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
7.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8. 图中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1. 下表是民国时期(1912—194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依据表中读取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B.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C.国内外战事直接制约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国民政府前期民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