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综合测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必修二综合测试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汉书·召信臣传》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材料证明汉代( )
A.用柴火灰做肥料
B.以生葱、韭菜为主要蔬菜
C.官府重视蔬菜种植
D.掌握冬季温室种植技术
【答案】 D
【解析】 “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大意:汉代宫廷,太官(官职)冬天在园子里面种植葱、韭等蔬菜(原本春天才有),用廊屋遮盖,从早到晚点着蕴火,用暖气使蔬菜生长。材料反映了古代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情形。
2.(2014·海南)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赋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在均田制下分得土地的农民需要按户缴纳赋税,且鼓励早婚,这体现了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封建政府的赋税收入,C项正确;其它各项是统治者为达到征税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3.《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答案】 B
【解析】 材料含义:一夫不耕,天下就有人挨饿,一女不织,就有人受寒。因此,神农和他的妻子都要亲自耕织。这是强调耕织的重要。故选B。
4.中国古代“市”的形式是逐渐成熟、完备的。下列情境,可能出现于汉代长安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门、墙 B.居住区里有商铺
C.“夜市卖菱藕” D.“草市迎江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在唐代以前,封建政府对城市的发展严格控制,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这种限制直到宋代才被打破,故选A项。
5.“商贾者,于小人之类为巧,而蔑人之性、贼人之生为已亟者也,乃其气恒与夷狄而相取……故生民者农而戕民者贾。”对材料所涉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秦朝首倡、西汉松动、明清固守
B.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
C.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D.是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
【答案】 A
【解析】 “生民者农而戕民者贾”体现了古代中国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在中唐以后有所松动,故选A项。
6.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这样说:“在15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热那亚籍的航海家哥伦布带回了关于新世界的讯息。新世界是什么,是土地,是人口,是资源,后来人们发现,那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哥伦布开辟了新航路
B.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C.15世纪是新世界发现的时代
D.热那亚地区连接了新旧世界
【答案】 B
【解析】 据“新世界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这一关键信息可确定B项最符合题意。
7.下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某国不甘落后进入“扩张的时代”。据此可知,该西欧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 C
【解析】 从图示可以看出扩张方向主要是亚洲,地点有马六甲海峡、中国台湾岛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殖民扩张国家中侵占中国台湾岛和马六甲海峡的是荷兰,故C项正确。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答案】 C
【解析】 汽船和火车发明于工业革命期间,汽车发明于19世纪后期,飞机发明于1903年。
9.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
B.世界财富迅速积累到美国
C.美国阶级矛盾极其尖锐
D.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出现大型垄断企业
【答案】 D
【解析】 占企业总数0.9%的大企业却拥有25.6%的工人和占38%的产值,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出现大垄断企业。
10.(2014·江苏)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