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下《舌尖上的文化》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19-07-15约2.1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新区中心小学 教学设计及反思 《舌尖上的文化》教学设计 执教者:高新区中心小学 鞠文婷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下《人与社会》第1课,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掌握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难点是探索中华美食的寓意,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时主要采用讲授、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和掌握我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探索中华美食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地方美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请欣赏口才表演:《报菜名》 师:刚才说的都是什么啊?你感受到了什么?(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2、(课件出示图片)看……你知道下面图中的美食分别有什么寓意吗?(指名说) 3、师小结: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舌尖上的文化》,探索中华美食文化的魅力。 二、新授 (一)智慧泉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一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4页。想一想:我国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点? 师:读好了吗?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生自由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板书。) 我国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形美器的和谐统一。 饮食文化重视美味与养生的结合。 强调进食与气候、节气协调同步。(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 强调菜品寓意。 提倡用餐的寓意与氛围。 (二)活动场 1、师:孩子们,你的家乡在哪?有哪些特色饮食文化或者特色美食呢? 小组交流,说一说带来的特色美食。 全班交流。 师:老师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的家乡在北京,昨天,老师刚好收到北京特产——“稻香村”,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品尝了各地特色美食,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由说。 4、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美食竞猜大会,准备好了吗? (1)白白模样四四方,口感滑嫩味道香(打一食品) 答案及解析:豆腐 (2)圆圆滚滚白胖子,轻轻一戳吐黑籽(打一节日食品) 答案及解析:汤圆 (3)红红果子棍上挂,外裹糖儿味道佳(打一食品) 答案及解析:冰糖葫芦 师:祝贺你们,顺利通关!小小美食家称号,送给你们! (三)拓展营 师:了解了我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也品尝了家乡的特色美食,我国的饮食文化真是魅力无穷,你平时吃饭,最常用到什么?(筷子)关于筷子的文化你知道吗?生自由说。 师: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小视频。 三、小结 品美食,学知识,这节课,你有收获吗?生自由说。 希望同学们可以继续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把家乡的美食带到世界各地! 四、板书设计 舌尖上的文化 和谐 养生 协调 寓意 氛围 《舌尖上的文化》教学反思 根据《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指导纲要》上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和掌握我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探索中华美食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在整节课上努力达成上述目标。所以我设计了以下环节,通过现场表演《报菜名》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接着呈现书上智慧泉这一部分内容,通过让学生读,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在此环节,我觉得有点上的像语文课了,还可以设计更生动,操作性更强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班级的一部分学生。如果再上话,我想是否可以设计一个题单,让孩子边读,边思考,边填题单,这样应该会更好地体现了能力目标中的实践性。 在活动场这一环节,让孩子介绍家乡的美食、特产。介绍特点,我觉得在布置预习的时候,应该要求更具体,不仅仅是查资料,因为查资料,仅仅停留在收集资料这个浅层次上,没有真正把查找到的资料变为自己的理解,读还没读准,或者干脆对资料很陌生,可能是家长给下载的。我觉得如果下次再布置,为了达到有效,同样设计预习题单,上面包括家乡、特色、传说故事等,图片,让学生根据资料完成,如果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做课件、视频,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丰 富的家乡特色。 品尝美食的环节,真的就是在吃,缺少了一点思考,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还是我在设置问题上面不够清楚准确。另外,有一个竞猜的环节遗漏了,教案还是不够熟。 最后拓展营这个版块,介绍筷子文化,我觉得最好的是截取的这段视频,学生通过读后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再通过一个特别有趣、讲得特别生动的一个视频再次回顾,学生就能理解筷子文化了。 整体上我觉得达成了预设的三维目标。 评课研讨记录: 教师精心准备,发掘更多资料,如图片、视频、口诀、歌谣等。 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地方课程不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淡化知识,充分体现课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