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第十四章(14-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矿井服务年限 第十四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一、矿井资源/储量 1、矿井资源/储量分类 原分类 A级、B级、C级、D级 平衡表内储量(工业储量) :A级+B级+C级 远景储量:D级 一、矿井资源/储量 1、矿井资源/储量分类 新分类见下表 一、矿井资源/储量 1、矿井资源/储量分类 以勘查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资源/储量分为: 矿井地质资源量: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查明煤炭资源的 全部。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资源量331、资源量332、基础储 储量111b。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 各项煤柱损失量后的资源/储量。 ④ 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可以采出的储量。由矿井设计 资源/储量减去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的煤量后乘以 采区采出率。 一、矿井资源/储量 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 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资源/储量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一、矿井资源/储量 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按式(14-1)计算 (14-1) 式中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控制的资源量中边界经济的基础储量 一、矿井资源/储量 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 式中 ——推断的资源量 ——可信度系数,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 层存稳定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取 0.7。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按式(14-2)计算: (14-2)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一、矿井资源/储量 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 ——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 (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按式(14-3)计算: (14-3)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损失量之和;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75%;中厚煤层 不小于80%,薄煤层不小于85% 二、井田尺寸 1、井田走向长度 2、井田倾斜长度 3、井田面积 4、井田形状 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是设计规定的矿井在单位时间内采出的煤炭数量。Mt/a 是煤矿建设和生产的主要指标。 2、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因素 (1)储量条件 (2)影响开采工艺的地质条件 (3)采煤工艺与矿井技术装备水平 (4)矿山经济及社会因素 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矿井开采能力 矿井开采能力是具体矿井煤层地质条件下,一定的开采布置和采掘工艺所能保证的稳定的采煤能力,取决于矿井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个数和掘进出煤。 井下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个数取决于采煤机械化程度和工作面单产水平。 提高装备水平、提高工作面单产和单进水平、减少同采的采区(盘区或带区)个数和工作面个数是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方向和途径。 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矿井开采能力 对于我过不同生产能力的大多数矿井,其同采的采区(盘区)个数可参照表14-2选取,应力求取最小值。 矿井生产能力/Mt·a-2 ≤1.20 1.50,1.80 2.40,3.00 4.00,5.00 ≥6.00 同采采区或盘区/个 1~2 2~3 3~4 4~6 6~7 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矿井开采能力 在目前采煤工艺发展的条件下,采区(盘区或带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综采采区宜为1个,条件适宜的盘区可布置两个;开采单一煤层的普采采区,工作面个数不宜多于两个,近距离煤层联合布置,且接替排产适宜,可布置三个;炮采采区同采工作面个数可适当增加。 4、矿井辅助生产环节能力 影响制约矿井生产能力的矿井辅助生产环节主要有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环节,这些环节的能力要满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并要有一定富裕能力。 四、矿井服务年限 1、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服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