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护理查房.pptx
糖尿病患者
护理查房
演讲人
2025-02-16
病例汇报
基本资料
患者赵大爷,男性,65岁。因“口干、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1月余,加重伴乏力1周”入院。赵大爷退休在家,平时喜欢吃甜食,运动量较少。
现病史
近1个月来,赵大爷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每天饮水量约3000ml,多尿,夜尿次数增多至3-4次,同时体重下降约5kg。未予重视,自行减少饮水,症状未见缓解。1周前,自觉乏力明显,活动耐力下降,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身高170cm,体重60kg。神志清楚,体型偏瘦。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空腹血糖12.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8.5mmol/L。
糖化血红蛋白9.0%,提示近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
尿常规:尿糖(+++),尿酮体(-)。
肝肾功能、血脂基本正常。
疾病相关知识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简单来说,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帮助身体细胞打开“大门”,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葡萄糖就无法正常进入细胞,导致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
病因
01
02
03
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个体发病风险会增加。比如赵大爷的父亲就患有糖尿病,这可能是他患病的一个潜在因素。
生活方式: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赵大爷平时爱吃甜食,运动量又少,这些习惯都可能促使他患上糖尿病。
其他因素:年龄增长、某些疾病(如胰腺炎等)、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与糖尿病发病有关。
发病机制
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是发病的重要环节。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血糖升高。为了维持血糖水平,胰腺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但随着病情发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就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赵大爷就明显表现出多饮,总是感觉口渴,不停地喝水;食量也比以前增加,但体重却在下降;多尿使得他频繁跑厕所,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并发症表现
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等症状。高渗高血糖综合征,表现为严重脱水、意识障碍等。
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可出现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出现手脚麻木、刺痛、感觉异常;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治疗原则
饮食治疗
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像赵大爷,以后吃饭得控制主食量,多吃蔬菜,少吃甜食和油腻食物。
运动治疗
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一般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但要注意避免空腹或血糖过高时运动,防止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过大。
药物治疗
根据糖尿病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降糖药物。常用有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等。赵大爷目前可能需要先使用药物控制血糖,后续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要严格遵医嘱,注意药物剂量和副作用。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评估
生命体征评估: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可能影响生命体征,如血糖过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血糖评估:监测空腹、餐后血糖,观察血糖波动规律。赵大爷入院后,护士每天多次为他测血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并发症评估:定期检查眼底,了解有无视网膜病变;检查肾功能,查看有无糖尿病肾病;评估四肢感觉,判断有无神经病变。
心理状态评估
患者确诊糖尿病后,可能因疾病困扰、生活方式改变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赵大爷刚知道自己患病时,心情低落,担心以后生活,这就需要我们给予心理支持。
生活方式评估
了解患者饮食、运动习惯,赵大爷爱吃甜食、不爱运动的习惯必须改变,我们要帮助他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社会支持评估
评估家庭支持情况,家人的关心和监督对患者治疗很重要。赵大爷家人很关心他,但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少,我们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部分患者因饮食不合理,可能出现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影响血糖控制和身体健康。
低于机体需要量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与糖尿病饮食控制不当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