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原子光谱》名师教案.doc
PAGE4/NUMPAGES4
18.3氢原子光谱
安徽省怀远第三中学沈全波
核心素养
通过《氢原子光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科学发展与进步的坎坷。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认识科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光谱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
3.了解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
教学重、难点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经典理论的困难
教学流程
课前: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根据优教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优教提示:请登陆优教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光谱(结合课件展示)
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如图所示)
讲述: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是在可见光区域还是在不可见光区域)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1)发射光谱
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学生回答: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长的光。
教师讲述: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如图所示。
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的光谱。实践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
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也叫原子的特征谱线。如图所示。
(2)吸收光谱
教师: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这表明,低温气体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谱线,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太阳的光谱是吸收光谱。如图所示。
课件展示,氢、钠的光谱、太阳光谱
2.光谱的分类
投影各种光谱的特点及成因知识结构图:
3.光谱分析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反映出原子结构的不连续性,所以光谱分析也可以用于探索原子的结构。
4.氢原子光谱
教师讲述: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有关内容。(课件展示)
里德伯常量R=1.097×107m-1
5.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
教师:(讲述)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无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
教师总结:按经典理论电子绕核旋转,作加速运动,电子将不断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它的能量不断减小,从而将逐渐靠近原子核,最后落入原子核中。
轨道及转动频率不断变化,辐射电磁波频率也是连续的,原子光谱应是连续的光谱。实验表明原子相当稳定,这一结论与实验不符。实验测得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谱线。
6.课堂训练
(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