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调解实务78课件.pptx
人民调解实务法律事务专业教学资源库
认识人民调解01
纠纷多元化解机制1-1
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三)社会救济:仲裁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法对民事纠纷居中审理并作出裁决以平息冲突的方法。
010203仲裁程序灵活,耗时短仲裁强调专业性、保密性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仲裁的优势
要求当事人之间达成仲裁协议仲裁的受案范围较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仲裁的不足
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四)社会救济:调解纠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习惯、道德、法律等规范),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明道理,促成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从而达成最终
-
事故与应急《评审标准》、《通用规范》要素对照.pptx
事故与应急
;一、背景与现状
二、《评审标准》、《通用规范》要素对照;(一)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现状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规律(三)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初步建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单位大量增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生产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其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给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影响。;(二)危化品事故的特点与规律;环节;种种惨痛的事故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在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工作中,预测事故发生,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尤为重要。;(三)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立;3.1一案三制:
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
管理体制:在中央政府的
-
如何理解司法公正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伦理93课件.pptx
如何理解司法公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100-1=0”这一“法治公式”,指出,“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公正司法是法的精神的内在要求。;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却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弗兰西斯·培根;;
-
如何理解律师与律师协会关系规范律师职业伦理43课件.pptx
如何理解律师与律师协会关系规范?
主讲:邵磊
法律职业伦理
律师职业伦理
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
总结、交流律师工作经验
制定行业规范和惩戒规则
组织律师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对律师的执业活动进行考核
组织管理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活动,对实习人员进行考核
一、律师协会的职责
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实施奖励和惩戒
受理对律师的投诉或者举报,调解律师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受理律师的申诉
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一、律师协会的职责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享有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权利,承担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义务。
1.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应当遵守律师协会制定的律
-
物业管理法律风险控制.docx
物业管理法律风险控制
第PAGE页
物业管理法律风险控制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涉及众多方面和利益相关者的行业,面临着复杂的法律环境。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法律风险,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加强对法律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本文将探讨物业管理法律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常见的法律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提高物业管理的法律合规性和服务质量。
一、物业管理法律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物业管理涉及业主、租户、开发商、政府部门等多方利益主体,其法律服务贯穿整个物业生命周期。法律风险控制是物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物业公司的声誉、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效的法律风险控制可以帮助物业公司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保障业主和租
-
《企业信用债券违约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300字.docx
企业信用债券违约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综述
目录
TOC\o1-3\h\u27680企业信用债券违约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综述 1
220001.1信用债券违约概况 1
276261.2债券违约相关理论基础 2
90711.1.1破窗理论 2
300661.1.2信息不对称理论 2
99531.1.3财务困境理论 3
103971.1.4利益相关者理论 3
1.1信用债券违约概况
企业信用债,望文生义就是企业以信用作为基础发行的债券,既不是股票也不是贷款,仅仅就是以企业的信用作为凭证出让。[14]至于最终结果到
-
最新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模板.docx
PAGE/NUMPAGES
最新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模板
(公司内部协议书、合同模板)
甲方:**单位或个人
乙方:**单位或个人
签订日期:**年**月**日
签订地点:**省**市**地
最新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模板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
签定地点:________________
商标使用许可人:________________(甲方)
商标使用被许可人:________________(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条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甲乙双方遵循自愿和诚实
-
商标使用授权书模板.doc
商标使用授权书模板
授权人:有限公司
被授权人:有限公司
兹我公司(商标持有人)XX有限公司,现把以下注册商标授权给XX有限公司使用:
1.商标名称:
2.商标注册号:第号
3.商标有效期:自20年月日到20年月日
该商标在已注册/申请办理/转让其间:被授权人有权使用该商标,但使用该商标时,不得使用超出该商标的商品使用范围和改变该商标的原来标识,如果所超出商品的使用范围后果由:被授权人承担。
特此证明。
授权人盖章(签名):被授权人盖章(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
品牌商标使用合同的模板.docx
合同、协议书模板——可编辑、可修改
第 PAGE 2页,共 NUMPAGES 2页
品牌商标使用合同的模板
(合同、协议书模板)
甲方:***单位或***个人
乙方:***单位或***个人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签订地点:
品牌商标使用合同的模板
许可人:______________(下称甲方) 被许可人:______________(以下称乙方) 经甲方和乙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1.甲方许可乙方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在_______
-
最新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模板.docx
文档格式为word版——可编辑、可修改
第 PAGE 1页,共 NUMPAGES 2页
最新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模板
(标准版合同模板)
甲 方:**单位或个人
乙 方:**单位或个人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签订地点: **省**市**地
最新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模板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 签定地点:________________ 商标使用许可人:________________(甲方) 商标使用被许可人:________________(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条和《商标法实施
-
工程自行式起重机起重事故案例.pdf
工程自行式起重机起重事故案例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自行式起重机的使用也逐渐
增多。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不当等原因,工程自行式起重
机起重事故时有发生。本文将通过对几起工程自行式起重机起重事故
案例的分析,探讨起重事故发生的原因、防范措施以及相关责任问题,
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以及执法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案例一:工程自行式起重机倾覆致人逝去
2018年8月,某工地上,一台工程自行式起重机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倾
覆,导致一名工人当场逝去。经调查,起重机驾驶员在操作起重机时
超负荷,导致其倾覆。起重机长时间未进行维护保养,设备状况较差
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案例二:工
-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分析.pptx
事故致因理论与事故分析汇报人:XXX
目录01单击此处添加目录项标题02事故致因理论概述03事故致因理论的具体内容04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05事故致因理论与事故分析的关联06事故致因理论与事故分析的实践案例
添加章节标题PARTONE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PARTTWO
事故致因理论定义事故致因理论是一种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的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主要关注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事故致因理论包括多种理论,如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树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历程早期理论
-
《事故的致因理论》课件.ppt
事故的致因理论了解事故的致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课程简介11.事故的致因理论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事故致因理论,帮助您了解事故发生的根源。22.事故分析与预防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学习如何识别事故风险并制定有效预防措施。33.系统安全管理学习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组织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事故的定义意外事件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负面后果的意外事件。不可控性事故通常是突发的、非预期的,难以完全预测和控制的。紧急响应事故发生后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以减轻损失和恢复正常运作。
事故的发生概率
-
事故致因理论.pptx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0;20世纪初,事故频发理论提出强;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概念01事故;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的发生是;事故致因理论的主要类型02;事故频发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系统理论事故致因模型01系统理;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03;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为事故调查和;事故频发理论:为事故预防提供了;事故致因理论在事故赔偿中的应用;事故致因理论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事故致因理论为事故预防、调查和;事故致因理论的缺点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将继续发展,随着科;谢谢观看THANKYOUF
-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ppt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事故频发
倾向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对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发生的途径,保证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事故致因理论是帮助人们认识事故整个过程的重要理论依据。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事故致因理论,通过下述理论可以了解人类对事故的认识以及对其控制的发展过程。;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
-
事故致因理论(一).ppt
事故致因理论(一)
目录一、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及因果连锁理论二、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三、轨迹交叉理论
一、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及因果连锁理论
一、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及因果连锁理论(一)海因里希事故法则1293001起重大事故29起轻微事故300起未遂事故、隐患、不安全行为调查5000多起事故
一、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及因果连锁理论事故类型暂时丧失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运输24.320.95.6坠落18.116.215.9物体打击10.48.418.1机械11.9259.1车辆8.58.423手工工具8.17.81.1电气3.52.513.4其他15.210.813.8表2-1
-
铁路调车事故致因分析.docx
铁路调车事故致因分析
铁路调车是铁路运输中重要的环节,是指将车辆从一条铁路线路上的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以满足下一班列车的组成或负载要求。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铁路调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事故。本文将围绕铁路调车事故的致因分析进行探讨。
一、铁路调车事故的分类
铁路调车事故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
调车过程中与行车、信号设备之间的冲突事故;
调车过程中车辆滑溜、脱轨事故;
调车过程中装卸货物、清洁排污等作业过程中的事故;
调车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事故。
不同类型的铁路调车事故,往往有不同的致因因素。
二、铁路调车事故常见的致因因素
1. 操作不当
在铁路调车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经验对事故的影响较
-
事故致因理论(二).ppt
事故致因理论(二)
目录四、变化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五、能量意外释放事故致因理论六、两类危险源理论
四、变化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约翰逊把变化作为事故的基本原因。由于人们不能适应变化而发生失误,进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由约翰逊提出的。四、变化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论失误变化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条件事故伤害轻微损坏轻微伤害严重死亡多人死亡彻底毁坏约翰逊事故因果连锁模型
四、变化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论变化观点中涉及的变化因素:企业外的变化及企业内的变化宏观的变化和微观的变化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变化实际的变化和潜在的或可能的变化时间的变化技术上的变化人员的变化劳动组织的变化操作规程的变化
四、变化观点的
-
事故致因理论(0002).ppt
1、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由来工伤事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初战后60年代第四章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频发倾向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有如下性格特征:(1)感情冲动,容易兴奋;(2)脾气暴躁;(3)厌倦工作,没有耐心;(4)不沉着;(5)动作生硬工作效率低;二、事故频发倾向论
安全原理1.1事故频发倾向(6)喜怒无常,感情多变;(7)理解、判断和思考能力差;(8)极度喜悦和悲伤;(9)缺乏自制力;(10)处理问题轻率、冒失;(11)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二、事故频发倾向论
安全原理2、事故遭遇倾向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在某些生产作
-
事故致因理论.pptx
事故致因理论
contents目录事故致因理论概述事故直接原因分析事故间接原因分析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展望案例分析与应用
01事故致因理论概述
事故致因理论是用来解释事故发生原因的模型或框架。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故的根源,并为预防类似事故提供指导。事故致因理论通常包括一系列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如人的错误、机械故障、环境影响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定义与概念概念定义
通过了解事故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消除或减少导致事故的因素,从而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预防事故提高安全性改进管理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通过对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