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新型城镇的文化底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构建新型城镇的文化底蕴【摘要】本文分析独山镇如何将中国第一将军镇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构建新型城镇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红色旅游 将军镇 文化底蕴 生态旅游
一、将军镇概述
独山镇地处六安市西南部,大别山北麓,西南与革命老区金寨县接壤,是六安市面积较大、人口较多、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的重镇
她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十分丰富。1929年11月8日在这里爆发了规模较大的暴动,打响了“六霍起义”第一枪,创建了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安徽游击第一纵队(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建立了第一个工农民主革命政权――六安县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独山暴动标志着六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走上武装斗争的光辉道路,为安徽省武装革命斗争拉开了序幕。1930年12月29日,红一军军长许继慎在该镇双峰村魏大桥指挥的香火岭战役,对第一次反围剿全面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她曾两次成为县级红色政权的所在地,1931年5月至1932年9月,中共六安县委、六安县苏维埃政府曾在这里办公;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在这里成立独山县委、县政府,现今保留在老街内的九处革命旧址是集党、政、军、文化、教育、司法、经济等为一体的县级机构,为全国罕见,安徽唯一,XX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XX年连续两次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被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确定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100个经典景区之一。她是红色土地,将军的故里,大革命时期,这里有5000多位英雄儿女投身革命,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的有530余人,1955年至1964年授衔中,独山镇就有16位少将、33位校官,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镇
这块红色热土,汇集革命策源地、国保存放地、瓜片原产地、景点聚集地、名人过往地于一身,享有博物馆、植物园、聚宝盆、金土地之美誉
天然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环境,完善的集镇配套为人们休闲娱乐度假提供了良好的去处
二、旅游资源之发展前景
1、红色旅游资源独特
独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曾两次成为县级红色政权的所在地,也是将军的故里。这些是独山镇的红色旅游资源
2、绿色旅游资源丰富
(1)独山镇以机场为中心,承接横排头风景区、九公寨、凤凰松、狮子山、王伯堂山、龙井沟为一点的自然风光游,安排游程一日
(2)以镇区9处红军时期旧址群为中心,包括纪念塔、陈列馆、将军陵园为中心的红色历史文化游。另加天峰普渡寺、李宗仁题碑、冷水冲千亩“六安瓜片”茶叶基地及号称安徽“独生子”、全国第二家的横河岭万亩国外松基地,安排游程一日
(3)以黄巢尖为中心,含盖打鼓尖、点将台、演将冲、上马石、梳妆台、龙井沟、观音洞、大、小人洞、棺材沟、柳树冲为一点的名胜遗迹探险游
(4)以蓄能二坝风景区为中心,贯串龙、虎二潭、金鸡罩、金山寺、渡假村、钓鱼台并南延响洪甸风景区为一点的山水风光游,安排游程一日。同时重点打造几个小景区,①独山革命旧址群已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到XX年,将要把独山镇打造成4A级红色旅游区。规划把1000米老街按原貌打造成苏维埃城,重修东街、西街三座牌坊,完善纪念塔二期工程,建造一个大型停车场,整治护城河,恢复清官旗、圈桥、拱桥。利用旧址升国保的大好机遇,全面修复9处革命旧址,征集失散文物,充实展览内容,真正把独山办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人民进行传统教育的红色旅游圣地。②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旅游。以冷水冲、柳树冲为基础,各选10户为农家乐接待处,按有关接待标准改厕、改水,每户建标准间4间,接待游客8―10人。吃农家饭、干农家活。③着力开发黄巢尖、龙井沟自然旅游区。可在龙井沟特殊地段铺设栈道,修建凉亭。从柳树冲和演将冲各修一条台阶上黄巢尖主峰,从詹冲(黄巢尖北面)架设索道。在黄巢尖主峰修建黄巢聚义厅、挂杏黄旗,武士穿战袍,山头各遗迹铺石板路相连
三、古镇风貌与新型集镇建设交相辉映
(一)独山历史悠久,山川秀美,胜迹众多,最有名的当数梁武帝出家,如今的 “拦头山”、“驻驾湾”、“落地岗”等名胜都在镇内。隋唐名将王伯党踞关守寨、唐朝黄巢起义带领人马在这里安营扎寨,留下了无数故事和遗迹
(二)她的交通优势明显,已形成以312国道、沪汉蓉高速铁路为主骨架,以赛诸战备路为支线,连接村镇、辐射组户的交通网络。独山镇是区域中心镇,目前,中心集镇已辐射周边3县10镇、1500平方公里、35万人口,是名副其实的农特产品、山林作物收购、储存、加工、外贸商品集散地。集镇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3.5万,集镇配套完善,占地42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集休闲、商贸、商住、政务中心于一体的独山大市场已成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