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网络资源分享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2网络基础.docx
3.2网络资源分享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2网络基础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网络资源分享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2,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合作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信息素养:通过学习网络资源分享的方法,提高学生获取、评估、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从网络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2.技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网络资源分享的技术操作,包括上传、下载、分享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技术应用能力。
3.合作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网络资源分享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网络资源分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资源的分类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如文本、图片、视频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网络资源分享的步骤: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主流的网络资源分享平台,如百度网盘、腾讯微云等,包括上传、下载、分享链接等操作步骤。
-网络资源的安全使用:强调在分享网络资源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版权,避免侵权行为。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分享平台的操作细节:学生可能不熟悉具体平台的操作界面和功能,如如何创建文件夹、设置共享权限等,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反复练习来突破。
-网络资源的版权问题:学生可能不清楚哪些资源可以分享,哪些可能涉及侵权。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版权法规和道德规范。
-网络资源的有效管理:如何高效地管理和组织分享的网络资源,避免信息过载,是学生面临的难点。例如,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标签、分类和搜索功能来管理资源。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系统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网络资源分享平台操作指南、版权知识宣传资料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法、实操演示、小组讨论、练习反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网络资源分享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版权知识介绍,要求学生了解基本内容。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网络资源分享的步骤有哪些?”,“如何判断一个网络资源是否可以合法分享?”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统计学生预习资料查看次数和问题提交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进行了预习。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资料,对网络资源分享有一个初步认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回答,记录下不理解的地方。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问题和自己的想法通过平台提交给老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班级微信群和教学平台,方便学生获取资源和交流。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网络资源分享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网络资源分享的操作步骤,包括上传、下载、设置共享权限等,并通过屏幕演示。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网络资源分享的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模拟操作,体验网络资源分享的过程。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模拟操作中遇到问题时,积极提问并参与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实践活动法:通过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网络资源分享相关的实际操作作业,要求学生上传一个文件并设置共享权限。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关于网络资源管理和版权知识的文章,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具体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作业,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阅读拓展资源,加深对网络资源管理的理解。
-反思总结: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