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立足泛珠三角、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电子信息产业需要,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好的高等数
理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基础,掌握电子电路技术、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
物联网技术等工程应用能力,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
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预期毕业生5年左右能达到下列目标:
1.能够发现、分析并解决电子信息系统研发、系统运行中的实际复杂工程问题。
2.以技术、经济、法律、环境、伦理、人文等宽广系统视角考虑问题,坚持社会公众利益为先,
在工作及社会中表现出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3.在工作和社会环境中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同事、客户或公众进行有效沟
通。
4.在工作中能够合理决策、有效管理,履职担当、胜任岗位工作,成长为业务骨干。
5.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主动更新和调整核心知识,适应岗位和社会发展。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 工程知识:能够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掌握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法,具有解决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的思维能
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领域
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电
子信息系统或模块。在设计/开发环节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并能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
以及环境等因素。
4. 工程技术研究:能够应用电子信息科学基本原理,发现和评估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办
法,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对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合理有效
的结论。
5. 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能力,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原理与经济决策方
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267
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1.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平台、技术、
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2.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系统实践和复杂工程问
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理解和评价电子信息领域复杂
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养:
1. 职业规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2. 个人和团队: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了解电子信息相关工程问题的多学科技术背景,能够在多
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3. 沟通:具有沟通的能力、方法和技巧,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
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
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4.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课程设置遵循“夯实基础,拓宽口
径,注重素质,强化能力,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课程体系设置参照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2019》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中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置,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导
向”的培养方式,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具有以下特色:
1.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并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环节;
2. 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系
统设计、制造、维护、管理等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大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