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338.6-2016 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6部分:粟芒蝇.docx
ICS65.020B1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338.6—2016
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6部分:粟芒蝇
2016-05-23发布2016-07-01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T2338.6—2016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13/T2338《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分为6个部分:
——第1部分:谷锈病;
——第2部分:谷瘟病;
——第3部分:白发病;
——第4部分:粒黑穗病;
——第5部分:线虫病;
——第6部分:粟芒蝇。
本部分为DB13/T2338的第6部分。
本部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继芳、全建章、白辉、郑直、王永芳、李志勇、董立、刘磊、董志平。
DB13/T2338.6—2016
1
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第6部分:粟芒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谷子抗粟芒蝇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谷子品种(系)和种质资源对粟芒蝇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
2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粟芒蝇
粟芒蝇[Atherigonabiseta(Karl)]属双翅目蝇科芒蝇属,可危害谷子、狗尾草等。其幼虫孵化后从植株上部的喇叭口爬入心叶内部为害。谷子从3叶期至抽穗前均易受害,形成枯心苗、畸形株或白穗等症状。
3田间抗虫性鉴定
3.1鉴定圃设置
鉴定圃应设置于粟芒蝇常发区。选择具有良好自然感虫条件,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的地块。
3.2对照品种
感粟芒蝇品种京谷1号。
3.3鉴定设计
鉴定材料顺序排列或随机排列。每20份材料设1个对照。
3.4种植要求
7月上旬播种。每份材料播种1行,行长2m,留苗80株以上,3次重复。鉴定圃内不施用任何杀虫剂。若天气干旱,可通过灌溉或喷淋的方式增加鉴定圃内湿度。其它管理同大田。
3.5人工诱蝇
7月中旬至8月下旬,在鉴定圃内,每30m设置一个腐鱼诱蝇盆。诱蝇盆直径20cm~30cm,高10cm~15cm,内置腐鱼1kg~2kg。依腐鱼消解情况适时更换。
4虫情调查
DB13/T2338.6—2016
2
4.1调查时间
谷子抽穗后调查。一次重复的调查需在同一天完成。
4.2调查方法
逐株调查每份鉴定材料及对照品种的虫害情况。记载总株数和被害株数,计算被害率和被害指数。对照品种被害率取重复内对照品种的平均被害率。
被害率(%)=(被害株数/总株数)×100
对照品种被害率(%)=(∑对照品种单行被害率/对照品种总行数)×100
被害指数=(鉴定材料被害率/对照品种被害率)×100
4.3虫害分级
虫害级别依据被害指数划分,见表1。
表1谷子抗粟芒蝇级别划分
虫害级别
被害指数
1
0~20
3
20.1~40
5
40.1~60
7
60.1~80
9
80
5抗性评价
5.1鉴定有效性判别
对照品种被害率达到20%以上时,该批次抗虫性鉴定视为有效。
5.2抗性评价标准
抗性水平依据虫害级别确定,评价标准见表2。
表2谷子对粟芒蝇的抗性评价标准
虫害级别
抗性评价
1
高抗Highlyresistant(HR)
3
抗Resistant(R)
5
中抗Moderatelyresistant(MR)
7
感Susceptible(S)
9
高感Highlysusceptible(HS)
5.3重复鉴定
初次鉴定表现为高抗、抗、中抗的材料,次年需进行重复鉴定。
5.4抗性评价
DB13/T2338.6—2016
3
每个抗性材料应有两年采用相同方法进行重复鉴定的结果。若年度间鉴定结果不一致,以记载的最高虫害级别为准。
6鉴定记录
谷子抗粟芒蝇鉴定结果记载表格见表3。
表3年谷子抗粟芒蝇鉴定结果记录表
编号
品种/种质名称
来源
被害率%
被害指数
虫害级别
抗性评价
注1:鉴定地点
注2:播种日期调查日期
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