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山松教学反思精编5篇.docx
黄山松教学设计及反思黄山松教学反思精编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黄山松教学设计及反思黄山松教学反思精编5篇”由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黄山松教学设计及反思黄山松教学反思篇1
《黄山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平共处赞美之情。
4、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播放课件:黄山图片。
问:你看到了什么?谈谈对黄山有什么印象?
师: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黄山,重点欣赏黄山松树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与精神。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并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三)深入读文,感受黄山松的特点。
1、小组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①自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想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黄山松的这一特点的。②小组交流:黄山松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③感情朗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师生交流
特点一:生在石缝里
①出示一组松树生长在石上的图片
师: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黄山松生长的怎么样呢?出示句子:“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
师: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师:更有不可思议的是什么?②出示句子:“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读这段话,读出这种顽强的生命力。③拓展:出示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本在破岩中。千磨万炼仍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师: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还知道那些描写黄山松的诗句?
特点二:枝条大多向左右平伸或倒生①出示图片。
师:观察图片,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黄山松这一特色的。请你读一读描写这一特色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师: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运用比喻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把黄山松的姿态展现出来。
出示图片及文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于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描写黄山松姿态奇特的句子。
②小结:作者借物抒情,不仅细致地描绘了黄山松枝条生长的样子,而且从中发现了黄山松的向阳性,那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的品格与精神。
③拓展:出示一组图片,看图片上松树的姿态猜一猜松树的名字。特点三: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黄山松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①团结松
出示团结松图片,随机读书中句子:“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紧密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枝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
师:“偎傍”一词用的是拟人的方法,准确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
指导读:带着理解读句子。②蒲团松
出示蒲团松图片。
师:观看图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蒲团松的?
师:哪些句子体会到异常强大的团结力?(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几个人可是几百斤,全靠松枝支撑着,竟然安然无恙,能看出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拓展:多媒体出示诗句:清人丁廷健有诗咏曰:“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如今也有人写到:“松冠平扁似铺棉,形若蒲团半亩圆。大厦千间张锦绣,何如顶上好安眠。”
师:读后你有何感受?小结:这些诗句把蒲团松的形状及对它的赞美之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松那种团结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过渡:同学们,本文作者丰子恺先生用他的妙笔描写了黄山松的三个特色,现在让我们再次欣赏黄山松的奇美并感受它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吧。
出示课件:黄山松。解说:黄山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师:看到这样美的黄山松?你想说点什么?你会联想到什么?过渡:黄山松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奇美,更重要的是它展现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