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物和栖息地》单元6.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生物和栖息地》
课题
6.有趣的食物链
课时
1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6生态系统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
5~6年级⑤举例说出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条件。
⑥说出常见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科学思维
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探究实践
探究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态度责任
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研究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食物链图卡贴线
学生:记录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生物之间的关系。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1.出示鹰、田鼠、草籽图片,交流这里有哪些生物。
提问:它们分别吃什么?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如果将食物关系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把它们连接起来,你打算用什么符号?在这里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箭头朝向谁?
2.揭示概念: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鹰、田鼠、草籽是草原常见的生物同时也是学生熟悉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敌对的“竞争者”通过讨论“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激起学生对食物关系的探究,由此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揭示食物链的概念。
二、探索
(一)画出食物链
教师出示海洋生物图片,你能画出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吗?
提问:食物链一般从什么生物开始,再到什么生物结束呢?
(二)草原的食物网
1.出示非洲热带草原的图片,你能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找出这些草原生物的食物链吗?
2.游戏模拟食物网的变化。
(1)选取上图中的一种生物制作名签,每个同学抽取一张并代表该生物。
(2)握住几根毛线的一头,另一头递给与你代表的生物存在食物关系的其他“生物”。以此类推,尝试使每个同学都有毛线与其他同学相连。
(3)当去除“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后,代表该生物的同学把毛线放下。
提问:连接起来的毛线像什么?去除一种生物后有多少种生物受到影响?这个活动说明食物网中的生物各起什么作用?
3.老师提供生物名签和毛线。
(1)发放生物名签和毛线,学生动手寻找自己的食物链;
(2)学生汇报,自己的食物链,特别指出从什么生物开始,再到什么生物结束,自己模拟的生物在网状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在食物网内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最终影响整个食物网的确定性。
(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揭示概念:
(1)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
(2)在自然界中,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
(3)在自然界中,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提问:如果没有分解者,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2.大多数植物可以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学生利用所总结的规律画出他们最感兴趣的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成就感满满的同时继续分析食物链的起始与结束时的原则(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并注意箭头方向向着强者的那一方。
通过寻找更多食物链的方式,让学生感知食物链的纵横交织,从而对食物网有更具体、直观的认识。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当前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的认识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掌握科学知识后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研讨小结
讨论: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维护生态平衡?
四、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食物链的游戏活动。
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