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昆虫》每课教学设计汇总(含三个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昆虫》单元9.庞大的“家族”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昆虫》
课题
9.庞大的“家族”
课时
1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3~4年级③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列举几种我国的珍稀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昆虫“庞大”的意义
科学思维
能利用描述的方法,明确昆虫的基本特征
探究实践
助昆虫模型的建构,进一步了解并应用昆虫的特征,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
教学准备
教师:优化爱牛PPT
学生:昆虫标本、昆虫卡片、放大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开始探究昆虫的世界。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
导入
体会“庞大”引出课题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庞大的家族”(板书),听到“庞大”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2.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条关于他们的信息: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50万种动物,而这个家族,占其中的61%,是动物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现在,你知道这个家族的“庞大”指的是什么?
3.提问:你知道它们是哪类动物吗?
4.总结:没错,它们就是(PPT出示):昆虫。
5.引导:这个“庞大的家族”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昆虫。(补充板书:昆虫)
二、
教学
过程
探究昆虫共同特征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知道哪些昆虫?
2.引导:同学们说的这些动物都是昆虫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老师带来的昆虫,你认识他们吗?
3.提问:仔细观察,这些昆虫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仔细观察图片,是否每只昆虫都长有你说的这些器官?它们的数量有什么共同点吗?
5.谈话:同意吗?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昆虫都有触角(板书),虽然不同昆虫的触角形态各不相同,但数量是一定的,都是?
6.谈话:没错,昆虫都有一对触角。而昆虫的脚称为“足”(板书),请你结合图片或手里的昆虫标本数一数,它们有几只脚?
7.提问:除此之外,有些昆虫还长有翅膀。通过图片的观察,我们掌握了昆虫身体上的一些基本特点,想一想,昆虫的这些器官分别长在昆虫身体的哪一部分呢?生长的位置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8.谈话:为了同学们观察的更仔细,老师为每一组提供了昆虫标本以及一些昆虫模型来帮助你们观察。但昆虫标本体型小,要想观察的够清楚,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9.活动:用放大镜观察,并请小组进行分享。
10.提问:你观察到昆虫的触角长在它身体的哪个部位?足和翅膀又长在哪个部位呢?
11.提问:昆虫的身体只由这两部分构成吗?
12.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总结,我们发现昆虫的身体由3部分构成:(PPT)从上到下依次是:头、胸、腹。(板书)。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多数有1对或2对翅膀。
三、学以致用
1.判断:掌握了昆虫的共同特征,请大家判断一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小动物:蜘蛛。它是昆虫吗?
2.分析判断:真会学以致用,蜘蛛不是昆虫。老师这里还带来了几只小动物,它们是昆虫吗?
(PPT出示,学生判断)
3.谈话:毛毛虫是蝴蝶或蛾的幼虫,它的成虫满足昆虫的共同特点,因此它是昆虫。蚕也是蛾的幼虫,因此也是昆虫。
四、探究甲虫的共有特征
1.谈话导入:昆虫种类繁多,形态不一,但在它们的种群中,有一类昆虫数量最多,你知道它们是谁吗?
2.提问:不错,就是甲虫,仔细观察这些甲虫,它们和其它的昆虫,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吗?
3.总结:观察的可真仔细,甲虫的虫体外表似装甲,因此而得名。甲虫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视频:甲虫展翅)
4.提问:通过视频,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研讨小结
如果用韦恩图来表示动物、昆虫和甲虫的关系:动物中数量最多的是昆虫,而昆虫中数量最多的是甲虫。
四、拓展
1.谈话:看来不同的昆虫有着自己不同的形态特点,老师这里想要考考同学们,根据教师描述猜测是什么昆虫。
2.活动:你们可真聪明,挑战升级,老师为每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