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场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分析.pdf
畜牧水产
羊场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分析羊场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分析
□文/张秀华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
不断提升,羊肉的需求量日渐增长,因此当前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以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居民日
常生活的需求。近年来,规模化养殖的理念不断渗透,羊场也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提升羊产
量以及质量,推动管理以及养殖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小反刍
兽疫,此疫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小反刍兽
疫的特点及诊断,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出现小反刍兽疫的概率。
关键词:羊场;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控措施
羊场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在规模化的影响下,提二、羊场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升了产量,但也增加了羊疫病的传播风险,尤其是小反相关工作人员针对小反刍兽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
刍兽疫,此种疫病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被世界动物卫分析,并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整理和统计,得出以下结
生组织定位为A类疾病。针对此情况,养殖人员需要了论:羊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一般在2~10天左右,但是
解小反刍兽疫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部分羊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比较长,最长可达到21天。
施,避免疫病横向蔓延,将消灭小反刍兽疫作为防控的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将羊小反刍兽疫分为3个类型:
核心目标,推动羊场的发展和进步。(1)最急性,此类小反刍兽疫潜伏期比较短,一般
一、小反刍兽疫的特点在2天左右,且经常发生在幼龄羊阶段,此时发病率比
小反刍兽疫主要发病时期为羊反刍期间,也被称之较高,发病后幼龄羊的温度上升,一般在41~43℃的范
为羊瘟,其属于副黏病毒科,在发病前期,羊会出现麻围内,且出现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同时对
疹,随后引发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在山羊养殖中最其进行观察,发现在眼睛以及嘴角的位置出现黏性分泌
为常见。小反刍兽疫主要感染羊的上皮组织、淋巴组物,且伴随着腹泻的情况,一般会持续5~6天左右,随
织、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部位的细胞,当出现小反刍兽后出现死亡的情况,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此阶段出现小
[1]
疫时,会导致上述部分的组织出现糜烂的情况,同时伴反刍兽疫致死率为100%。
随一定的炎症。小反刍兽疫具有季节性特点,当处于阴(2)急性,潜伏期一般在4~6天左右,感染疫病的
冷潮湿或者是寒冷干燥的季节时,很容易出现小反刍兽羊会出现温度上升的情况,且出现流泪的情况,鼻腔内
疫,尤其是温度急速降低时,更容易感染小反刍兽疫。存在大量黏性液体,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发现舌头位置
与此同时,小反刍兽疫的传染性比较强,如果在初期未出现红色丘疹,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牙齿脱落、眼屎
对病羊进行隔离处理,那么会导致羊场大面积感染。小增多的情况,厌食症状越来越明显,出现脱水、咳嗽、
反刍兽疫还可以通过饲料或者是水源进行传播,应对病呼吸急促的症状。
羊接触物进行消毒处理,此外,该病也可以通过乳汁、(3)慢性,潜伏期比较长,主要出现在瘦弱、体质
精液或者是胎盘的方式传播。较差的羊身上,感染小反刍兽疫后,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河北农业河北农业8787
畜牧水产
较为明显,同时存在发烧、精神状态下降以及厌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