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症状、鉴别诊断及其防控.pdf

发布:2017-06-05约2.92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4期总第28期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7.04.098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症状、鉴别诊断及其防控 贾 超,李艳华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的接触性传染病,羊是由于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而导致,发病率和 死亡率都较高。病羊主要是发生高热、下瘌,有黏脓性分泌物从眼鼻流出,口腔黏膜形成溃疡,甚至发生糜烂坏死, 在较大程度上损害养羊业的发展。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广大养羊户参考。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免疫接种;疫情监督;治疗 中图分类号:$858.26 文献标识码:B 1 流行病学 3 鉴别诊断 病原特性。小反刍兽疫病毒是单股负链RNA病毒,病 口蹄疫。该瘸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快速蔓延至全群,且 毒粒子呈球状,具有囊膜。在自然环境下,该病毒具有较弱 容易并发心肌炎,出现跛行,或者在口腔或者蹄壳处形成水 的抵抗力,如在50℃温度下作用1h就可被灭活,且在pH 疱等,病程持续时间短;而小反刍兽疫不会出现跛行,且蹄口 值小于4的强酸和大约11的强碱条件下也能够失活。如果 不会形成水疱等,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将该病毒置于冷冻或者冷藏组织中,能够保存相对较长的时 羊病毒性腹泻。病羊急性发病,能够正常采食,体温偏 间。但是,该病毒对多种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如酒精、乙醚、 低,出现腹泻,临床上基本不会出现并发其他疾病,羔羊往往 柠檬酸、碘化物以及酚化物和碱类都能够使其灭活。 由于脱水而发生死亡,而成年羊经过1个星期就能够自愈, 易感动物。该病主要是绵羊和山羊容易发生,且相比于 且使用药治疗效果良好。而小反刍兽疫使用药物治疗,没有 绵羊,山羊具有更高的发病率,且表现出更为严重的临床症 明显的疗效。 状。绵羊和山羊是该病的唯一自然宿主。另外,野鹿和野山 脓疱口炎。发病初期,病羊流出大量口水,后口角周围 羊等也能够感染该病,但牛和猪等家畜感染后往往呈隐性感 发生肿胀,甚至整个头部发生肿胀,部分在日唇周围形成豆 染,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状丘疹,并逐渐发展成水疱、脓疱,有时烂斑能够蔓延至鼻、 传染方式。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 眼部。而小反刍兽疫不会出现这种症状,如果存在烂斑也只 主要是经由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病毒,患病动物污染的草 是局限在嘴里。 料、饮水以及用具等也是该病的传染源。该病主要是通过直 4 防控措施 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而经由呼吸道感染。 免疫接种。如果当地已经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羊小反刍 2 临床症状 兽疫,只通过封锁和扑杀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防控效果,此 最急性型。通常是幼羊容易发生,具有较短的潜伏期, 时要及时配合采取免疫接种。羊群常选择使用小反刍兽疫 大约只有2天。病羊主要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1~ 活疫苗,对于1月龄左右的羊每头颈部皮下注射1mL。 43℃,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废绝,有黏液性分泌物 强化疫情监督。各地区的动物防疫机构要重视监测和 从眼睛和口腔流出。病羊开始时发生便秘,之后发生水样腹 控制羊小反刍兽疫,特别是对所管辖范围内绵羊和山羊都要 泻,从出现发病到死亡一般在5~6天以内。有时病羊甚至 加强疫情监督和控制,同时,还要对其他动物也加强疫情监 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督和防控工作,尤其是野生动物的疫情控制调查,从而针对 急性型。该类型具有4~6天潜伏期,临床上通常在3~ 任何可能潜在的疫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另外,动物 21天之间。病羊往往急性发病,呈现高热,体温超过41℃, 防疫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