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df

发布:2025-06-10约1.09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ThePrincipleofAutomaticControl课程代码O2MOO39

学分2.5总学时40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8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限选先修课程电工电子学、信号分析与处理

测控技术与仪器

适用专业开课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卓越)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果/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课程地位

自动控制技术不仅使得生产设备或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而且在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等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对象为自动控

制系统,而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就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

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是工科高等院校中诸多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要求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及

控制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多种数学模型,热练掌握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

析法和频率特性法等。通过实验和Matlab数值仿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新时代计量领域人才为目标,通过开展课程拓展学生视野,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和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文化自信和唯物辩证思维等人文

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术道德不规范的危害,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主要课程目

标如下:

1.掌握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测量与控制的关系;理解控制的基本理论在测控技术、

计量测试等领的基本运用,(1.4)

2.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物理理论建立控制系统模型、并能进行工程分析和计算的能力。(2.1)

3.能够建立工程问题的数学模型。(2.2)

4.能够运用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问题。(2.3)

5.能够使用Matlab专业软件工具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模拟,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

并理解其局限性。(5.3)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一)专业教学目标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内容涉及数学、电子、机械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理论性强,与工程结合密

切。课程以系统动态过程为研究对象,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学设计上既要注意概念和理论内涵

的介绍,又要注重工程上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由于动态过程比较抽象,讲授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动态过程形象化。

课堂教学主要讲解与控制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并将口常生活中遇

到的现象以及高科技中的问题等融入基本理论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

测量与控制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测控技术的兴趣、熟悉控制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尽量引入互动环节,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讲授中着重讲概念、讲方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采用讨论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抓住要点的能力。

通过模拟实验和计算机仿真,使学生巩固并加深理解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提炼信息的

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二)思政教育目标

课堂教学主要介绍与自动控制相关的时代背景、发展现状和哲学思想,充分挖掘知识蕴含的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元素,尹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讲授中,从课程教学知识点设置,教学方法

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