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_T916-2019_桑蚕雄蚕茧烘烤技术规程_云南省.docx
ICS07.080
B47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916—2019
桑蚕雄蚕茧烘烤技术规程
2019-08-15实施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53/T91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顺高、董占鹏、廖鹏飞、陈安利、刘敏、朱水芬、杨文、钟健、李涛、李琼
艳、吴克军、李腾芳。
I
DB53/T916—2019
桑蚕雄蚕茧烘烤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雄蚕茧的烘茧主要设施设备、烘茧流程、鲜茧处理、直干法烘茧、再干法烘茧等
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烘烤桑蚕雄蚕茧。
2主要设施设备
2.1堆场
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光滑平整的室内作为鲜茧、半干茧和干茧的堆场,堆场要求通风、干燥、清洁、
凉爽、防止虫鼠危害和阳光直射,每烘烤1000kg鲜茧需配备堆场约15m。
2
2.2设备选用
依据日烘烤的蚕茧数量,选用不同处理能力的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
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地面平整光滑的库房堆放干茧,做到防水、防潮、防鼠、防虫、防火。
鲜茧处理→烘前装备→点火→启动助燃风机→启动烘茧机→铺茧→进茧→烘烤→出茧打包。
鲜茧处理→烘前准备→点火→启动助燃风机→启动烘茧机→铺茧→进茧→烘烤半干茧处理。
烘前准备→点火→启动助燃风机→启动烘茧机→铺茧→进茧→烘烤→出茧打包。
1
DB53/T916—2019
——篮堆法:用塑料篮或竹篮盛装鲜茧,茧篮表层的中间成凹形,茧篮堆成品字形,高度≤8层。
5直干法烘茧
5.1烘茧前检查
准备充足的燃煤,检查烘茧机运转情况和温控仪表的灵敏度。
5.2热风炉烧煤操作及启动助燃风机
5.2.1点火,启动助燃风机、在旺火状态时为除渣加煤最佳时机。
5.2.2加煤的技术要点是“少、勤、快、匀即少加煤、勤加煤、快钩灰除渣、加煤均匀。
5.2.3每次加煤量约10kg,间隔时间约60min。
5.2.4若干燥室温度过高,仅可采取降低加煤量的方法降温,不可采用关闭热风门降温的措施。
5.3启动烘茧机
待热风炉出口温度到80℃时,启动送风机将热空气送入烘茧机,启动烘茧机,空运转一段时间,
待烘茧机各区段温度到达表1的温度时,开始铺茧。
5.4铺茧
将鲜茧均匀铺在茧网上,铺茧厚度2~3粒,铺茧量≤4.5kg/m。
2
5.5进茧
将茧网运行速度调至40㎝/min~42㎝/min,主控温度调至120℃~125℃,当热风出口的温度达
到140℃时,开始进茧。
5.6.2茧网运行速度与烘烤时间
茧网运行速度设定为40㎝/min~42㎝/min,烘烤时间设定为(275±5)min。
5.6.3排湿控制
蚕茧进入高温区10min后,高、中、低温区排湿机启动,高、中温区排湿风门全开,低温区排湿风
2
DB53/T916—2019
5.7.1出茧
出茧时,需判定蚕茧的适干程度,当符合适干茧的指标或特征时,方可出茧。判定方法分为计量法
和感官经验法:
——计量法:当烘率约为42%,茧层回潮率约为11.0%,蚕蛹回潮率约13%时,可判定为适干茧;
——感官检验法:通过鼻嗅、耳听、手触、剖茧捻蛹等感官检验,若鼻嗅蚕茧微香、摇听蚕茧声音
清脆、手摸蚕茧清爽微湿、剖茧捻蛹蛹体易碎且断浆呈小片状油而不腻则为适干。
5.7.2打包储存
将适干茧采用陇堆或平摊法冷却36h以上,按25kg/包为宜,标注年份季节、蚕品种、蚕茧类别
和重量等信息,及时放入干燥茧库储存。在冷却、打包、储存过程中,需防止撞击、压瘪、踩坏、吸潮
和混杂,以及其它损伤茧质的操作。
6再干法烘茧
6.1头烘
6.1.1
烘茧前检查
应符合5.1的操作要求。
6.1.2
热风炉烧煤操作及启动助燃风机
将茧网运行速度调至60㎝/min~62㎝/min,主控温度调至120℃~125℃,当热风出口的温度达
到140℃时,开始铺茧进茧。
75±5
3
DB53/T916—2019
表2再干法烘茧各区段温度控制参数表(续)
注:头烘转为二烘时,调节各区段温度至二烘设定值,烘茧机需空运行约2h(约空茧网80m)方可铺半干茧。
6.1.6.2茧网运行速度与烘烤时间
茧网运行速度设定为60㎝/min~62㎝/min,烘烤时间设定为(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