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_T955-2019_桑蚕雄蚕茧生产技术规程_云南省.docx
ICS65.020.30
B47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955—2019
桑蚕雄蚕茧生产技术规程
2019-12-23实施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53/T955—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鹏飞、董占鹏、陈安利、罗顺高、黄平、白兴荣、陈松、吴克军、杨继芬、
李琼艳、刘敏。
I
DB53/T955—2019
桑蚕雄蚕茧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雄蚕茧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养蚕设施、养蚕前准备、催青、收蚁、饲养、消毒防
病、上蔟采茧、蚕茧储存与盛装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桑蚕雄蚕一代杂交种生产雄蚕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3/T465.2—2013桑蚕第2部分:一代杂交种催青技术规程
DB53/T465.3—2013桑蚕第3部分:小蚕共育技术规程
DB53/T465.4—2013桑蚕第4部分:大蚕饲养技术规程
DB53/T465.5—2013桑蚕第5部分:纸板方格蔟上蔟技术规程
DB53/T633—2014桑蚕茧生产技术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按照品种杂交组合,以桑蚕常规品种的雌性原种与具有性别调控作用的雄性原种杂交繁育,供生产
从卵孵化至第一次蜕皮为一龄期,第一次蜕皮至第二次蜕皮为二龄期,第二次蜕皮至第三次蜕皮为
1
DB53/T955—2019
3.6
蔟具
熟蚕吐丝营茧的用具,推荐使用方格蔟或塑料折簇。
3.7
上蔟
通过人工拾取或熟蚕自动上爬的方式,将熟蚕转移至蔟具上吐丝营茧的操作过程。
4养蚕设施
4.1催青室
应符合DB53/T465.2—2013中4.1和4.2的规定。
4.2小蚕室
应符合DB53/T465.3—2013中6.1的规定。
4.3大蚕室
应符合DB53/T465.4—2013中4.1的规定。
4.4簇室
应符合DB53/T465.5—2013中3.1的规定。
5养蚕前准备
5.1养蚕计划
根据气候、桑树品种、剪伐型式和生长情况,选择秋华×平30、云蚕7×红平2和蒙草×红平4等适
宜当地饲养的雄蚕品种,结合劳动力、蚕室、蚕具和桑园面积等,合理确定饲养时间及蚕种数量。
——用具包括:蚕箔、蚕台、桑叶筐、蚕架、小蚕网、打孔塑料聚乙烯薄膜或防干纸、白纸或土报
纸、海绵、垫布、除沙袋、干湿温度计、蚕筷、鹅毛、收蚁袋、切桑刀、切桑板、桑叶盖布、
拖鞋和蔟具等。
——物资包括:漂白粉、甲醛、小蚕防病一号、大蚕防病一号、防僵粉和新鲜石灰等。
2
DB53/T955—2019
6.1蚕种催青
6.1.1
蚕种出库
按养蚕计划的预定日期,将蚕种从冷库内库取出,置于12℃~15℃的冷库中间库保护1d~2d,
进入催青室催青。
6.1.2催青温湿度及光线要求
根据胚胎发育情况,按表1设置各胚胎发育阶段所需的温湿度和光线。
表1
桑蚕雄蚕一代杂交种催青温湿度及光线要求
项目
要求
催青经过/d
胚胎代号
温度/℃
相对湿度/%
光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丙2
20
丁1、丁2
22.5
戊1
戊2
戊3
己1
己2
己3
己4
己5
孵化
24
25.5~26.5
80~85
全日遮光
75~80
自然光照
每日感光18h
5~6时感光
注1:当约60%的蚕卵到达己4胚胎时,进行遮光处理,使蚕种处于黑暗环境。
6.1.3蚕卵解剖
应符合DB53/T465.2—2013中5.2的规定。
6.1.4换气、调种、摇种
应符合DB53/T465.2—2013中5.4的规定。
6.2蚕种补催青
共育户(农户)于蚕种孵化前1~2d(己5转青期)领种后,按收蚁方法采用相应的摊卵处理:
——采用棉纸法或网收法收蚁的蚕种摊卵:先在蚕箔内平铺1张防干纸或白纸,拆开散卵盒,将蚕
卵均匀平摊在防干纸或白纸上,每张蚕种摊卵面积0.30m~0.35m,卵面上盖2张小蚕网,
22
然后盖上蚕箔。
——采用收蚁袋法收蚁的蚕种摊卵:先在蚕箔内平铺1张防干纸或白纸,拆开散卵盒,揭开收蚁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