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_T919-2019_油菜小壮苗移栽生产技术规程_云南省.docx
ICS65.020.20
B3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919—2019
油菜小壮苗移栽生产技术规程
2019-12-23实施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53/T919—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临翔区农业技术
推广站、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凯琴、符明联、李根泽、刘亚俊、字德华、张云云、田正书、罗延青、陈志
雄、刘和湖、刘应楠、李劲峰。
I
DB53/T919—2019
油菜小壮苗移栽生产技术规程
1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小壮苗移栽的品种选择、小壮苗培育、大田准备、移栽、田间管理和收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育苗移栽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414-2000
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苗龄25d~30d,苗高7cm~10cm,真叶4片~5片,无病虫,根系发达,茎基粗壮的油菜幼苗。
选择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生育期在175d~180d,含油量42%以上,种子质量符合NY
选用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疏松、耕作层深厚、无根肿病等土传病害危害,近三年内未种
植十字花科作物的地(田)块育苗。苗床面积按苗床:大田=1∶10~15配置(腾冲宜采用1∶15,其他
地区宜采用1∶10)。
苗床播种前翻耕晒垡,结合土表平整,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0kg、NPK含量各15%的三元复
合肥450kg作为底肥。
1
DB53/T919—2019
5.1.3理墒
细整地,做到表土细碎紧实平整,墒宽2.5m,沟宽40cm,沟深30cm。
5.2播种
5.2.1播种时间
9月20日~30日播种。
5.2.2播种量
苗床播种量7.5kg/hm
5.2.3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1d~2d,选用种子重量0.2%~0.3%的50%多菌灵,3倍细土拌种。
5.3苗床管理
5.3.1水分控制
播种后5d内检查苗床水分,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
2
。
5.3.2防治病虫害
油菜出苗至子叶平展期,用辛硫磷或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跳甲1次。选用75%百菌清600倍~800倍液
浇淋苗床防控根肿病。
2
~45kg/hm。长出3片真叶前以促
2
为主,3片~4片时促控结合,5片后控施氮肥;幼苗叶绿清秀不发黄的情况下不需追肥,2片~3片真叶
时叶色由绿转黄发红时应立即追肥,生长到5片真叶后适当控制肥水。
6大田准备
6.1除草
2
2
2
2
DB53/T919—2019
6.4开沟理墒
按墒面宽2.5m~3.0m,沟宽30cm~35cm,开墒理沟,开挖墒沟、围沟、腰沟,沟底平坦,沟沟
畅通。
7移栽
7.1时间
10月15日~25日移栽。
7.2密度
密度控制在7.5万株/hm~15.0万株/hm,根据密度选择单株或双株移栽。
22
7.3方法
按宽行80cm,窄行40cm,开沟或打塘。
8田间管理
8.1及时补苗
移栽后5d~7d,及时补苗。
薹高8cm~10cm时,人工中耕培土1次。
8.7追肥
2
~105kg/hm尿素(可用人粪尿或沼液替
2
~150kg/hm
2
c)移栽后45d~50d,结合除草,用100倍~200倍液追施225kg/hm~300kg/hm尿素。
22
3
DB53/T919—2019
d)对于缺硼土壤,在抽薹期、现蕾期、初花期各用100倍硼液叶面喷施;花角期结合药物防治蚜
虫,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次~3次。
8.8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
9收获
9.1收获准备
收获前,将晒场、麻袋、仓库等清理干净,防止机械混杂。
9.2适时收获
油菜终花后35d~45d,全田有70%~80%的角果变黄,主花序中下部角果呈现枇杷黄色,种皮呈
现固有颜色时,及时收获。应单收、单脱、单晒。
9.3贮藏
油菜籽水分含量≤9%后入库贮藏。
4
DB53/T919—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油菜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