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_T910-2019_蓝莓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_云南省.docx
ICS67.080
B31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910—2019
蓝莓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2019-06-01实施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53/T91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花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
明)、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万家欢集团蓝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科花卉有限公
司、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市花卉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昆
明市特色植物组培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艳、张艺萍、毕云、瞿素萍、王继华、杨少杰、王丽花、杨秀梅、张丽芳、
许凤、王家德。
I
DB53/T910—2019
蓝莓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蓝莓(Vacciniumspp.)组培苗生产中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技术要求,包装、标
识与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蓝莓组培苗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770-2008桉树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NY/T2306-2013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蓝莓
移栽
4缩略语
NAA:1-Naphthylaceticacid,α-萘乙酸。
IBA:Indole-3-Butytricacid,吲哚丁酸。
1
DB53/T910—2019
5技术要求
5.1基本要求
蓝莓组培苗生产中,培养基制作和消毒、接种操作、接种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接种室及培养室管理
等的方法和要求按NY/T2306执行。
5.2生产流程
生产流程见附录A。
5.3外植体采集
5.3.1母株的选择
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集外植体的母株。
5.3.2采集时间
每年3月~5月和9月~10月。
5.3.3采集方法
采集带饱满侧芽的半木质化枝条作为外植体,并对每个母株的外植体加标签,标明母株编号、品种
名、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
采集的外植体应当天消毒,否则需瓶插保鲜;若需长途运输2d~3d,应用保湿材料包扎。
5.4外植体消毒
5.4.1消毒步骤
a)剪去外植体上叶片,保留约1cm长的叶柄后,将外植体剪成带1~2个芽的茎段,用2%洗衣粉
水振荡清洗3min~5min,自来水漂洗干净。
d)0.1%氯化汞溶液(附加0.5%tween-20)浸泡消毒6min~10min,期间轻轻摇晃以使外植体与
消毒液充分接触,处理完成后用灭菌水清洗3次~5次,置于接种盘,备用。
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WPM+ZT2.0~3.0mg/L+NAA0.1mg/L,琼脂6.0g/L,蔗糖25g/L,pH5.0。MWPM
基本培养基与ZT、NAA等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参见附录B与附录C。
2
DB53/T910—2019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消毒外植体的两端各切去2mm~3mm,竖直接入诱导培养基,诱导侧芽和顶芽。
5.6
增殖培养
5.6.1培养基
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WPM+ZT1.5~2.5mg/L+NAA0.1mg/L,琼脂6.0g/L,蔗糖25g/L,pH5.0。
MWPM基本培养基与ZT、NAA等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参见附录B与附录C。
5.6.2操作要求
增殖培养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从外植体上诱导出的顶芽和侧芽切下,竖直接入增殖培养基;
b)将无菌芽苗切成小段,每段带2个~4个叶片,竖直接入增殖培养基;
c)转接周期为35d~40d,培养代次不宜超过30代。
5.7壮苗培养
5.7.1培养基
适宜的壮苗培养培养基为:MWPM+IBA0.5mg/L+NAA0.2mg/L,琼脂6.0g/L,蔗糖25g/L,pH5.0。
MWPM基本培养基与ZT、NAA等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参见附录B与附录C。
5.7.2操作要求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生长健壮、叶色正常、叶片舒展的无根增殖苗,切成1.5cm~2cm长的茎段,接
种于壮苗培养基。
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和壮苗培养的培养温度为23℃~26℃,光照强度为2500lux~3000lux,光照时
间为12h/d。
a)将剔除粗硬部分的细柔苔藓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