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播学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ppt

发布:2025-06-06约4.33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讨论:“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你对这两句话怎么理解?第一节人内传播一、概念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communication)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人内传播: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肌体反应人体有:信息接收装置——感官系统信息传输装置——神经系统记忆和处理装置——大脑输出装置——发声等表达器官二、人内传播的环节/要素1.感觉2.知觉——感觉的集合;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直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4.概念——对同类事务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5.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性的思维活动,它是在驾驭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位置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三、人内传播的特点1.人内传播信息处理过程不是孤立的,其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衔接关系;2.人内传播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四、“主我与客我”理论最早从传播学角度对人内传播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主我”——I“客我/宾我”——Me米德认为:(1)自我可以分为作为意愿与行为主体的“主我”和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2)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同时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3)“客我”可以改变“主我”,“主我”也可以改变“自我”,二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由此看来,作为自我传播的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也就显而易见了。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而互动的介质就是所谓的“有意义的象征符”(significantsymbol)。在这里,“有意义的象征符”可以是音声的,也可以是形象的。米德认为,“有意义的象征符”不但能够引起他人的反应,而且能够引起使用者自己的反应,人内传播的思考活动,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来进行的。“主我”和“客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而这个对话和互动的过程揭示的就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化过程。所谓社会化过程,也就是“主我”同“客我”进行对话、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代表本能的、自然的、自主的“主我”同通过观察到社会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角色期待而后进行自我反思的“客我”,使得双方共通意义的空间扩大了。五、“自我互动”理论●布鲁默是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他提出了“自我互动”理论。●布鲁默认为,人能够和自己本身进行互动,这就是人的自我互动。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认识的对象中不但包括外界和他人,也包括自身。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对自己进行审视和认识并拥有自己的观念,也可以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为。●布鲁默指出,从本质上来说,“自我互动”是个人与他人间社会互动行为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不过,这种反映并不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具有独自的特点。所谓具有独自的特点,即个人会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的方式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予以重组。●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自我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从这一理论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传播不仅在个人与社会他人之间进行,而且在个人与自己本身之间进行,这就是人的自我传播,自我传播与人的其他类型传播一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六、内省式思考●内省是人们对自身的一种反思,也是人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内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