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培训试题(附答案).docx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培训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种不属于高效消毒剂()
A.含氯消毒剂
B.过氧乙酸
C.碘伏
D.戊二醛
答案:C
解析:碘伏属于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都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2.医疗机构环境表面通常采用的消毒方法是()
A.熏蒸消毒
B.紫外线消毒
C.擦拭消毒
D.喷雾消毒
答案:C
解析:医疗机构环境表面通常采用擦拭消毒的方法,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浸湿的布巾进行擦拭,能有效去除和杀灭环境表面的病原微生物。熏蒸消毒一般用于室内空气和不耐湿、不耐高温物品的消毒;紫外线消毒主要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但对环境表面消毒效果不如擦拭消毒全面;喷雾消毒适用于一些较大面积的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但对于环境表面消毒不如擦拭消毒精准。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应达到的消毒水平是()
A.清洁
B.消毒
C.灭菌
D.清洗
答案:C
解析: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清洁是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消毒是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清洗是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
4.下列关于消毒剂使用浓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消毒时,有效氯浓度为250mg/L
B.过氧乙酸用于皮肤消毒时,浓度为0.2%-0.5%
C.戊二醛用于医疗器械浸泡消毒时,浓度为1%
D.碘伏用于黏膜消毒时,有效碘浓度为5000mg/L
答案:A
解析: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消毒时,有效氯浓度一般为250mg/L-500mg/L。过氧乙酸对皮肤有刺激性,不能用于皮肤消毒;戊二醛用于医疗器械浸泡消毒时,浓度为2%;碘伏用于黏膜消毒时,有效碘浓度为500mg/L。
5.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监测的项目是()
A.细菌总数
B.致病性微生物
C.细菌总数和致病性微生物
D.真菌总数
答案:C
解析: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需要监测细菌总数和致病性微生物,以确保其安全性。细菌总数反映物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则直接关系到是否会对人体造成感染等危害。真菌总数只是微生物检测的一部分,不能全面反映物品的消毒效果。
6.压力蒸汽灭菌时,灭菌包的体积不宜超过()
A.30cm×30cm×25cm
B.30cm×30cm×50cm
C.25cm×25cm×30cm
D.25cm×25cm×50cm
答案:A
解析:压力蒸汽灭菌时,灭菌包的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25cm,以保证蒸汽能够充分穿透灭菌包,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如果灭菌包体积过大,可能会导致内部温度和压力不均匀,影响灭菌质量。
7.下列哪种物品不能用压力蒸汽灭菌()
A.金属器械
B.玻璃器皿
C.油剂
D.橡胶制品
答案:C
解析: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器皿、橡胶制品等。油剂的导热性差,蒸汽难以穿透,不能用压力蒸汽灭菌,一般采用干热灭菌等方法。
8.紫外线消毒灯的辐照强度应不低于()
A.70μW/cm2
B.80μW/cm2
C.90μW/cm2
D.100μW/cm2
答案:A
解析:紫外线消毒灯的辐照强度应不低于70μW/cm2,低于此强度会影响消毒效果。定期对紫外线消毒灯的辐照强度进行检测,当辐照强度低于标准时,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
9.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的要求是()
A.有卫生许可批件
B.在有效期内使用
C.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具有卫生许可批件,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应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的消毒产品可能会降低消毒效果;同时要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保证消毒效果的发挥。
10.下列关于消毒与灭菌的区别,错误的是()
A.消毒能杀灭所有微生物
B.灭菌能杀灭一切微生物
C.消毒不能杀灭细菌芽胞
D.灭菌包括了消毒
答案:A
解析:消毒只能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不能杀灭所有微生物,尤其是细菌芽胞。灭菌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灭菌是最严格的消毒方法,包括了消毒的过程。
11.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浸泡消毒。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