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试题及答案.docx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使其达到无菌程度的处理。
3.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进入人体()、()或(),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风险的物品。
4.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等。
5.低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等。
6.医疗机构应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方法处理。
7.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和()的灭菌。
8.干热灭菌适用于()、()和()的灭菌。
9.紫外线消毒适用于()、()和()的消毒。
10.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11.碘伏属于()消毒剂,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
12.戊二醛属于()消毒剂,常用于医疗器械的浸泡消毒。
13.环氧乙烷属于()消毒剂,可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医疗器械的灭菌。
14.医疗机构应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15.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等。
16.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环境、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监测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17.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处理。
18.医疗机构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防护用品,如()、()、()、()等。
19.空气消毒可采用()、()、()等方法。
20.地面消毒应采用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种消毒方法属于物理消毒方法()
A.碘伏消毒
B.紫外线消毒
C.戊二醛消毒
D.环氧乙烷消毒
2.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灭菌应首选()
A.压力蒸汽灭菌
B.干热灭菌
C.环氧乙烷灭菌
D.等离子体灭菌
3.压力蒸汽灭菌的温度和时间一般为()
A.121℃,1530分钟
B.132℃,46分钟
C.160℃,2小时
D.170℃,1小时
4.干热灭菌的温度和时间一般为()
A.121℃,1530分钟
B.132℃,46分钟
C.160℃,2小时
D.170℃,1小时
5.紫外线消毒的有效距离不超过()
A.1m
B.2m
C.3m
D.4m
6.化学消毒剂的浓度监测应()
A.每日监测
B.每周监测
C.每月监测
D.每季度监测
7.下列哪种消毒剂不能用于皮肤消毒()
A.碘伏
B.酒精
C.戊二醛
D.洗必泰
8.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诊疗器械应采用()消毒方法。
A.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B.戊二醛浸泡消毒
C.环氧乙烷灭菌
D.压力蒸汽灭菌
9.医疗机构的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应遵循()原则。
A.先清洁,后消毒
B.先消毒,后清洁
C.清洁与消毒同时进行
D.无所谓先后顺序
10.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应保持()厘米以上的距离。
A.10
B.20
C.30
D.40
11.下列哪种物品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
A.手术器械
B.注射器
C.听诊器
D.导尿管
12.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区域应分为()
A.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
B.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
C.洗涤区、消毒区、灭菌区
D.回收区、清洗区、包装区、灭菌区
13.医疗器械的清洗步骤包括()
A.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B.洗涤、冲洗、漂洗、终末漂洗
C.漂洗、冲洗、洗涤、终末漂洗
D.终末漂洗、冲洗、洗涤、漂洗
14.下列哪种情况不需要进行手卫生()
A.接触患者前
B.接触患者后
C.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D.处理清洁物品后
15.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卫生监测,监测细菌菌落总数应()
A.≤5cfu/cm2
B.≤10cfu/cm2
C.≤15cfu/cm2
D.≤20cfu/cm2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消毒与灭菌的概念相同。()
2.低度危险性物品可采用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