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pdf

发布:2025-06-09约6.3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双减”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压力倍增,教师如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式,值得每位教师深思。下面我谈

几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一、制订集中、明确、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参照教材所规定的目标

和要求,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集中、明

确、适切的,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是指一

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表述时应尽可能地将

三者加以整合。“明确”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得

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

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以便操作和评价,例如字词学习,

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在什么条件下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

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在怎样

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适切”是指所制订的教学目

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

并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制订重点精读课文的(讲读课)目标时,要

注意将知识技能、过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在整合的基

础上进行细化,如上所述做到具体化;对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

课文,则不必各面逐条罗列,选一、二面作重点表述即可;在

制订写作课目标时,可以从“观察”、〃选材”、“表达”等面

加以具体表述,如提出“观察”的具体内容,从哪面进行选材等。

情意目标的制订,应注意结合阅读内容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听、

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认识并认同相关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

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两纲”实施需结合不同年段的学习重点,形

成教育序列。在教学目标中使其显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无痕化,

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

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积、心理期待、

文化准备等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年段

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

机结合。

二、从整体着眼,确定和处理教学内容

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要注意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母语教学

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梳理施教的顺序,以阅读为重点,以表达

为外显形式,听说读写整体推进。教师在确定和处理教学内容过程

中,应充分考虑课程结构,承前启后,突出重点。一二年级以识字

教学为重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在阅读过程中巩固识字,

并逐步积累最基本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式。三至五年级

重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储存语言材料,重视遣词造句、写

段写篇的训练,促使学生将积累的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感悟力和想像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要注意年段之间的衔接,如从低年段写清楚几句话过渡到

中年段写片段时,教师应注意提供具体的内容(图画、实物、阅读

材料、具体事件等),创设必要的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到高年

段时,则重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写作的内容。写作

教学应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过渡到“能把自己的见闻和想

像写出来”,最后达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像作文,能写读书

笔记、书信”的程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