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pdf

发布:2025-03-24约1.04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在“双减”政策还没有落地之前,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

一直是我们语文教育作者讨论的课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

教学实践和名师案例,进行思考和研究,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下面

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这些明白如话的教育理论老师们似乎都懂,但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

上却很少见到它们被落到实处。我们看到的仍旧是教师在发挥主体

作用,主宰着课堂,具体表现为:一是碎问碎答。教师用一组一组

的细微琐碎的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学生的思维总是牢牢地被教

师控制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思考老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

问题,揣摩老师想要的正确答案,要么就是充当看客,看其他孩子

怎么表演。二是滔滔不绝。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到

位,教师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生怕学生哪里没弄明白,无

论巨细,一一灌给学生。学生则疲于笔记,根本不用思考和探究。

从时间占有来看,教师的教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留给学生的时间

则少得可怜。三是执行教案。教师为了展现教学的完整性,按照课

前的教案和预设亦步亦趋地开展教学,全然不顾课堂上学情的变化

和现场生成的资源,强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如果没等到自

己想要的答案,便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完全不会变通。

这样的教学,节奏缓慢、步骤冗长,压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和创造精神,带来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乃至厌倦

语文的恶果。因此,笔者极力呼吁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由“注重

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彻转变。

注重学生的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学,让学生充分地“动”起

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就是王尚文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一“让学”。注重学生的学,首先要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

生,还主体地位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学,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学,第三要有教师的精心组

织、合理安排、适度参与和巧妙点拨。注重学生的学,还学生以主

体地位,可采用以下措施:

(一)实施“板块式”教学

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

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板块式”教

学是相对传统的“线条式”教学而言的,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其

中必然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也就是说,

有些“板块”是明确地归属于学生活动的,这就在让学生成为学习

主体的方面迈开了扎实的一步。

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幸福是什么》一课,便设计了这样三个

板块:

朗读大比拼

收获大交流

智慧大碰撞

在第一个板块里,学生能自由练读,接着小组赛读,读得有滋

有味;在第二个板块里,学生充分发言,交流自己从文中获得的认

识、感悟,有的从理解内容的角度谈,有的从领悟表达形式的角度

谈,有的从宏观的角度谈,有的从微观的角度谈……不知不觉便将

文本读了个通透,而且气氛非常活跃;在第三个板块里,教师让学

生质疑,以能难住同学、老师为佳,学生再次深入文本,积极开动

脑筋,在字里行间进行探寻,提出一个又一个高水平的问题,然后

在互相释疑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二度阐释,学生同时收获到无法

比拟的成功的喜悦。整课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朗

读、思考、表达,收获之丰,效率之高,不言而喻。

(二)实施“主问题”教学

所谓“主问题”教学,就是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

来带动整节课或整篇文章的教学。“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

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所以,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

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时间较长的课堂学习活动。这样一来,

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达到“一问抵多问”的效果。

例如:XX老师执教《只有一地球》一课,设计了这样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