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胃动物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规范.docx
单胃动物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规范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单胃动物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签、包装、运输、贮存要求。适用于以饲料原料和(或)饲料添加剂为主要原料,通过有益微生物与酶制剂协同发酵制成的单胃动物用发酵饲料产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6432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6433饲料中粗脂肪测定方法
GB/T6434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
GB/T6435饲料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10647饲料工业术语
GB/T13091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GB/T13092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定
GB/T14699.1饲料采样
GB/T18823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术语和定义
GB/T106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单胃动物菌酶协同发酵饲料:以一种或多种饲料原料和(或)饲料添加剂为主要原料,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酶制剂在适宜条件下协同作用进行发酵,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生物学效价,改善饲料适口性,适合单胃动物食用的饲料产品。
2.有益微生物:对单胃动物健康有益,在发酵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如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微生物,常见的有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
3.酶制剂:由酶经过加工制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制品,在菌酶协同发酵中能加速饲料底物的分解,提高发酵效率,常见的有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技术要求
感官指标
1.色泽:具有发酵产品固有的色泽,色泽均匀一致,无发霉、变质引起的变色现象。
2.气味:具有发酵产生的酸香、醇香气味,无酸败、腐臭等异味。
3.形态:质地均匀,呈松散状或半流体状,无结块、霉变、虫蛀现象,无可见的杂质。
理化指标
1.水分:根据产品类型不同,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25%-45%之间。
2.pH值:发酵饲料的pH值应在3.5-5.5之间,以保证发酵产物的稳定性和有益微生物的存活。
3.粗蛋白:粗蛋白含量应符合产品标签的明示值,一般比发酵前原料粗蛋白含量提高5%-15%。
4.粗脂肪:粗脂肪含量应根据原料组成和发酵工艺合理控制,一般不低于发酵前原料粗脂肪含量。
5.粗纤维:与发酵前原料相比,粗纤维含量应降低10%-20%,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卫生指标
1.重金属:重金属含量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铅(以Pb计)≤5mg/kg
-砷(以As计)≤2mg/kg
2.微生物指标: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霉菌总数:≤1×10?CFU/g
-乳酸菌总数:≥1×10?CFU/g(乳酸菌发酵类型产品)
-酵母菌总数:≥1×10?CFU/g(酵母菌发酵类型产品)
试验方法
感官指标的测定
1.色泽:将样品置于洁净的白色搪瓷盘或玻璃皿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
2.气味:取适量样品于鼻前,嗅其气味,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3.形态:用手触摸或搅拌样品,观察其质地、是否有结块、霉变、虫蛀及杂质等情况。
理化指标的测定
1.水分的测定:按GB/T6435的规定执行。
2.pH值的测定:称取10g样品,加入90mL蒸馏水,搅拌均匀,静置30min,用pH计测量上清液的pH值。
3.粗蛋白的测定:按GB/T6432的规定执行。
4.粗脂肪的测定:按GB/T6433的规定执行。
5.粗纤维的测定:按GB/T6434的规定执行。
卫生指标的测定
1.重金属的测定:
-铅的测定按GB/T5009.12的规定执行。
-砷的测定按GB/T5009.11的规定执行。
2.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沙门氏菌的检测按GB/T13091的规定执行。
-霉菌总数的测定按GB/T13092的规定执行。
-乳酸菌总数、酵母菌总数的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具体操作按相关标准或规范执行。
检验规则
组批规则
以同一批原料、同一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
采样方法
按GB/T14699.1的规定执行。每批产品随机抽取不少于10个包装,从每个包装中取适量样品,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分至约1kg,分装于两个洁净、干燥的容器中,密封,注明样品名称、批次、抽样日期等信息,一份用于检验,一份留样保存。
出厂检验
1.每批产品出厂前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