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流派.ppt
;;;;;;绪言;;语言: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性系统。
语言学:是对语言的科学的研究。;语言学研究方法;第二章历史的回忆;第二章历史的回忆;;;第三章十九世纪与历史语言学;第三章十九世纪与历史语言学;第三章十九世纪与历史语言学;第三章十九世纪与历史语言学;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第五章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第五章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
第五章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
第六章美国的结构主义
;
第六章美国的结构主义
;
第六章美国的结构主义
;
第七章乔姆斯基与生成语法
;
第七章乔姆斯基与生成语法
;
第八章伦敦语言学派
;
第九章认知语言学
;
惯例派;自然派;规那么派(Analogists);异常派(Anomalists);第一次论战;第二次论战;《语法科学》;词的分化;;瓦罗《论拉丁语》
多纳特斯《语法术》
普利森《语法原理》〔又名《语法惯例》〕;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语法学家是瓦罗(MarcusVarro公元前116-前27),《论拉丁语》是他的语法巨著,共25卷。目前留存下来的仅有第5-10卷及其他几卷的一些残篇。
现在所具备的、关于古代如何解释变那么和类比概念的一切知识,主要是来自瓦罗的。他本人就曾试图调和者两个极端。他研究过有关变格和变位形式以及构词方面一切赞成或反对那两个观点的著作。;瓦罗的《论拉丁语》虽然问题枯燥,编排方式几乎跟希腊语法著作相同,却不乏独到的见解。他较全面地分析了拉丁语的语法构造,建立了拉丁语的词类系统,为同代和后代学者广泛引用。
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词源学方面,瓦罗认为,语言从最初数量有限的原始词开展而来,人们用这些来指称事物。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丰富,这些词又通过字母或语音形式的变化,进一步产生大量新词,同时,语义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瓦罗还不能正确理解拉丁语和希腊语的频繁接触所导致的语言借用现象,更不了解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一些共同词出自印欧语的早期词形,因此,他常常把历时和共时词源学混为一谈,对词源的解释有许多杜撰附会之处。;符号词源学例子:
例如瓦罗认为vallum〔堡垒〕之所以得名,原因是谁也不能越过〔varicare〕它。但是他又补充另一个可能的解释道,这是由于堡垒的各个栏柱上头都被劈成V字形。这种解释与声音象征说类似,差异在于,不是从语音出发,而是根据拉丁语大写字母的形状。
后来有人按这个原那么揭示了hostis〔敌人〕,其原为“外乡人”,“客人”,后来演变成了“敌人”。原因是字母H乃是“甚像敌对双方的双头宝剑”。;合成词源学例子:
由于完全缺乏词源学方法,以及实在不明确构词的一般原那么和互有关联的词的历史关系,因此常常可以碰到所谓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说法。
例如瓦罗援引语法学者斯底洛解释道,volpes〔狐狸〕是quodvolatpedibus〔一种用脚飞走的动物〕。或者说ornatus〔被装饰的〕是aborenatus〔由脸产生的〕,因为据说用某种东西装饰妇女总是指装饰脸而言。;在形态学和句法学方面,瓦罗开展了早期希腊学者的语法传统,以格和时态变化为标准,从构词法角度划分词类并进行词类分析。他对词类的划分主要依据了两套体系:一是格和时态变化体系;一是层次体系。;从格和时态变化角度规定了四种不同类别:
〔1〕名词〔包括形容词〕有格的变化;
〔2〕动词有时态的变化;
〔3〕分词既有格又有时态的变化;
〔4〕副词既没有格也没有时态的变化。
名词〔包括形容词〕用于指称事物,动词用于陈述事物,分词用来连接,副词用于补充说明。;瓦罗关于时态的观点受了斯多噶派的影响,他区分了时态和体态,分析了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语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完成和未完成两种体态。;这样他把时态、体态、语态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组完整的语法术语和体系:过去进行体、过去完成体、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将来时、过去被动式、过去被动完成体、现在被动式、现在被动完成体、将来被动式、将来被动完成体。;瓦罗注意到希腊语有五个格,拉丁语有六个格,多了一个夺格。
瓦罗给夺格下的注释是“表示动作的完成者”。这个格兼含希腊语的属格和与格形式的某些意义和句法功能。正因为这样,夺格被称为“拉丁语的格”或“第六格”。;2、可修饰词类的进一步分类:称名类、表达类、补充说明类、连接类。
3、称名类的进一步分类:名词和冠词。
4、对第三个层次的进一步分类:名词分为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冠词分为普通名词前冠词和专有名词前冠词。;在《论拉丁语》中,瓦罗还做了大量描写和分析,区分了词的屈折形式和派生形式。而此前的学者一般并不区分这两种结构。;屈折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很强的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