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数据要求说明书编写规范.doc
数据要求说明书编写规范
案卷号
日期
<项目名称>
数据要求说明书
作者:
完成日期:
签收人:
签收日期:
修改情况记录:
版本号
修改批准人
修改人
安装日期
签收人
1、首页主要检查排版是否美观、整齐;是否有编写日期;文档名称和文件命名是否一致;是否显示页码;项目名称是否正确。
目录
TOC\o1-4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范围 1
1.3定义 1
1.4参考资料 1
2数据的逻辑描述 1
2.1静态数据 2
2.2动态输入数据 2
2.3动态输出数据 2
2.4内部生成数据 2
2.5数据约定 2
3数据的采集 2
3.1要求和范围 2
3.2输入的承担者 3
3.3预处理 3
3.4影响 3
2、主要是看页码显示是否正确、对齐;目录编号是否正确或者有缺漏;如果没有目录,作为完成的文档,必须补上目录;是否也显示了页码,一般上不需要;目录的结构是否合理。目录的主要部分:引言、数据逻辑、数据采集这几部分是否齐全。
数据要求说明书编写规范
第PAGE4页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数据要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3、在这里描述数据要求说明书的目的,是为了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做准备,预期读者主要是用户方和开发人员。重点审核内容描述是否正确得当。
1.2范围
说明:
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将运行该项软件的单位。
4、简单描述系统的背景,说明范围,以及列明用户的类别等,重点审核用户是否正确,全面。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词组。
5、对特别的词做相应的说明,特别是有区别与一般语义的词,或者是项目中重点的词。这里重点审查词的说明性定义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项目的建设定义。
1.4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6、上级下发的文件,相关的规范标准,招投标文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业务制度规范等都可以在这里列出。重点审核文件名是否正确,文件是否存在。
2数据的逻辑描述
对数据进行逻辑描述时可把数据分为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所谓静态数据,指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作为参考的数据,它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一般不随运行而改变。所谓动态数据,包括所有在运行中要发生变化的数据以及在运行中要输入、输出的数据。进行描述时应把各数据元素逻辑地分成若干组,例如函数、源数据或对于其应用更为恰当的逻辑分组。给出每一数据元的名称(包括缩写和代码)、定义(或物理意义)度量单位、值域、格式和类型等有关信息。
7、对数据进行分类描述,在这里定义,主要审核分类的正确性,数据定义是否恰当。
2.1静态数据
列出所有作为控制或参考用的静态数据元素。
8、主要审核数据元素的完整性,正确性。
2.2动态输入数据
列出动态输入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
9、主要审核数据元素的完整性,正确性。
2.3动态输出数据
列出动态输出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
10、审核输出数据是否符合客户的需求。
2.4内部生成数据
列出向用户或开发单位中的维护调试人员提供的内部生成数据。
11、审核数据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2.5数据约定
说明对数据要求的制约。逐条列出对进一步扩充或使用方面的考虑而提出的对数据要求的限制(容量、文卷、记录和数据元的个数的最大值)。对于在设计和开发中确定是临界性的限制更要明确指出。
12、这里主要是针对数据的容量等的估计,作出临界性条件。主要审核条件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是否合理。
3数据的采集
3.1要求和范围
按数据元的逻辑分组来说明数据采集的要求和范围,指明数据的采集方法,说明数据采集工作的承担者是用户还是开发者。具体的内容包括:
输入数据的来源,例如是单个操作员、数据输入站、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