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奶中玉米赤霉醇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ocx
2
牛羊奶中玉米赤霉醇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牛奶和羊奶中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残留量检测的制样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牛奶和羊奶中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残留量的检测,其他乳制品的检测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试样经酶解后,依次加入乙腈、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溶剂进行涡旋提取,离心后取中间层提前液氮吹至近干,乙酸乙酯复溶,复溶液经碳酸钠溶液液液萃取和硅胶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基质匹配内标法定量。
5试剂与材料
以下所用的试剂,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水为符合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5.1试剂
5.1.1乙腈(CH3CN):色谱纯。
5.1.2氢氧化钠(NaOH)。
5.1.3正己烷(C6H14)。
5.1.4乙酸乙酯(CH3COOCH2CH3)。
3
5.1.5乙酸铵(CH3COONH4)。
5.1.6乙酸(CH3COOH)。
5.1.7碳酸钠(Na2CO3)。
5.1.8β-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β-Glucuronidase/arylsulfatase):β-葡萄糖醛苷酶,约
30U/mL,芳基硫酸酯酶,约60U/mL。
5.2溶液的配制
5.2.1乙酸铵溶液(0.05mol/L):取乙酸铵3.85g,加水溶解并用水稀释至900mL左右,用乙酸调节pH至4.8,稀释至1000mL,混匀。
5.2.210%碳酸钠溶液:取碳酸钠50g,加水450mL使其完全溶解。
5.2.340%乙腈溶液:取乙腈200mL,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
5.2.415%乙酸乙酯正己烷:取75mL乙酸乙酯,加入正己烷稀释至500mL,混匀。
5.2.550%乙酸乙酯正己烷:取250mL乙酸乙酯,加入正己烷稀释至500mL,混匀。
5.3标准品
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含量均≥98.5%,α-玉米赤霉醇-d5、β-玉米赤霉醇-d5、玉米赤霉酮-d6含量均≥98.0%,具体见附录A。
5.4标准溶液的制备
5.4.1标准储备液(1mg/mL):分别精密称取相当于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10mg的标准品,用甲醇溶解并稀释定容于10mL棕色容量瓶中,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标准储备液。-18℃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5.4.2同位素内标储备液:分别精密称取相当于α-玉米赤霉醇-d5、β-玉米赤霉醇-d5、玉米赤霉酮-d6各1mg的标准品,用甲醇溶解并稀释定容于10mL棕色容量瓶中,配制成浓度为0.1mg/mL的内标标准储备液。-18℃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5.4.3混合标准中间液(10μg/mL):分别准确移取标准储备液各0.1mL,于10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18℃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5.4.4混合内标中间液(10μg/mL):分别准确移取同位素内标储备液各1.0mL,于10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18℃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5.4.5混合标准工作液:准确移取混合标准中间液1.0mL于10mL棕色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该溶液中各标准品浓度为1.0μg/mL。现用现配。
5.4.6混合内标工作液:准确移取混合内标中间液1.0mL于10mL棕色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该溶液中各内标浓度为1.0μg/mL。现用现配。
4
5.4.7混合系列标准工作液:准确移取混合标准工作液、混合内标工作液适量,用40%乙腈溶液稀释成浓度为1.0、2.0、5.0、20、50和200μg/L的系列标准工作溶液,每一标准工作溶液含各内标浓度均为50μg/L。现用现配。
5.5材料
5.5.1硅胶固相萃取小柱:500mg,3mL,或相当者。
5.5.2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