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几种质量管理工具.pptx
常用质量工具
老七种工具:
分层法(Stratification)
排列图法(Pareto)
因果分析图法(Cause-Effectdiagram)
调查表法(Datacollectionform)
直方图法(Histogram)
散布图法(Scatter)
控制图法(ControlChart)
1
2
3
4
Dirt
Old
Temp
Fault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UCL
LCL
1
2
3
4
5
Process
后面章节讲
产生背景:
日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TQC)。
应用:
各个国家,计算机软件。
老七种工具的特点
通俗易懂,一线员工易于掌握
主要解决现场质量问题
工具是解决质量问题的技巧
质量数据分层的标志(5M1E)
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
测量、方法、环境、
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检验手段
废品的缺陷项目
12.1分层法
概念
分层法又称分类法,即:把收集来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原则
根据分层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标志
数据的归类
分层的关键
分层法实例(1)
某轧钢厂一个车间的生产情况统计如下:甲乙丙三班各轧制钢材2000t,共轧制6000t,其中轧废169t。如果只知道这样三个数据,则无法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下表是进行的分层分析。
某产品的汽缸体与气缸盖之间经常发生漏油现象,使用分层法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密封不好。该装配工序是由甲乙丙三个工人各自完成的;并发现漏油的主要原因是三个人在涂粘结济方法上的不同以及所使用的气缸垫分别来自A和B两个协作厂。
调查的数据如下:调查总数50个,漏油19个,漏油发生率0.38。
现采用分层法按操作者和协作厂分层收集整理数据。
分层法实例(2)
01
02
按操作者分层
结论:工人乙的操作方法漏油发生率比较低
结论:B厂的气缸垫漏油发生率比较低
按协作厂分层
实施结果:漏油发生率增加了
原因:没有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
措施:重新考虑分层
logo
结论:
B厂↔工人甲
A厂↔工人乙
与协作厂联合分层
12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2排列图法
概念
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托图(Pareto)。
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块和一条折线所构成
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成A、B、C三类
2排列图法
排列图又叫巴雷特图(paretodiagram),其原理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时得到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结论。
20%人占有80%的财富
扩展:
帕雷托(VilfredoPareto),意大利经济学家,与1906年创立了一个用于描述他祖国社会财富不平均分配规律的方程,发现了社会80%财富掌握在20%人手里的规律。
20世纪40年代,JosephJuran博士发现了一条各领域通用的原则,他把它叫做vitalfewandtrivialmany”,这条原则指出20%的事情常常对80%的结果负责(20percentofsomethingalwaysareresponsiblefor80percentoftheresults)。
Juran研究的结果在许多人看来,只是把Pareto在经济学领域的发现推广到更宽阔的范围,于是这条原则被叫做帕雷托原则或80-20原则。Juran对此表示难以接受,写过一篇题为JuransNon-ParetoPrinciple的文章澄清此事,但也许因为PeratoPrinciple听上去比JuranPrinciple好很多,这个名字也就被沿用了下来。
二八法则的其他例子:
20%的企业可能生产市场上80%的产品
03
20%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
04
20%的储户的可能拥有80%的存款额
05
20%的原因造成80%的产品不合格
06
朱兰:将质量问题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01
02
2排列图法
12.2排列图法
(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和收集数据:
选题;调查期间;必要性数据及其分类;数据收集方法。
(2)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将数据填入其中,并计算合计栏。
(3)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列有各项不合格数据,累计不合格数,各项不合格所占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
(4)两根纵轴和一跟横轴,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的刻度,最大刻度为总件数(总频数);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最大刻度为100%。左边总频数的刻度与右边总频率的刻度(100%)高度相等。横轴上将频数从大到小依次列出各项。
(5)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矩形的高度代表各不合格项频数大小。
(6)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