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工初级理论模拟题与答案.docx
线路工初级理论模拟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铁路轨道类型划分为()。
A.特重型、重型、次重型、中型和轻型
B.重型、次重型、中型和轻型
C.特重型、重型、中型和轻型
D.重型、中型和轻型
答案:A。我国铁路根据运量、行车速度等因素,将轨道类型划分为特重型、重型、次重型、中型和轻型,以适应不同的运输需求。
2.轨枕的作用是()。
A.支承钢轨
B.保持轨距和方向
C.将钢轨压力传递给道床
D.以上都是
答案:D。轨枕主要起到支承钢轨,使其保持稳定的位置;同时能有效地保持轨距和轨道方向;并且将钢轨传来的压力均匀地传递给道床。
3.普通单开道岔由()组成。
A.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
B.尖轨、基本轨、辙叉
C.转辙器、连接部分
D.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
答案:A。普通单开道岔由转辙器部分(引导机车车辆转向)、辙叉及护轨(保证车轮安全通过有害空间)、连接部分(连接转辙器和辙叉)组成。
4.我国铁路标准轨距为()mm。
A.1430
B.1435
C.1440
D.1450
答案:B。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是1435mm,这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轨距。
5.钢轨的类型以()表示。
A.每米质量(kg/m)
B.每根质量(kg/根)
C.断面面积(cm2)
D.长度(m)
答案:A。钢轨类型通常以每米质量来表示,如常见的43kg/m、50kg/m、60kg/m等。
二、判断题
1.轨道是列车运行的基础,它由钢轨、轨枕、道床、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和道岔等组成。()
答案:正确。轨道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钢轨(直接承受列车荷载)、轨枕(支承和固定钢轨)、道床(提供弹性和排水等功能)、联结零件(连接钢轨和轨枕等)、防爬设备(防止钢轨纵向爬行)和道岔(实现列车的转线)。
2.轨距是指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答案:正确。轨距的测量规定是在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处测量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3.道床的主要作用是支承轨枕,把轨枕上的压力均匀地传递给路基;并固定轨枕的位置,阻止轨枕纵向和横向移动。()
答案:正确。道床可以将轨枕传来的压力分散到更大的路基面积上,同时通过其自身的阻力固定轨枕的位置,防止轨枕发生纵向爬行和横向位移。
4.尖轨是转辙器的主要部件,通过连接杆与转辙机械连接,以控制尖轨的扳动。()
答案:正确。尖轨在转辙器中起到引导列车进入不同方向轨道的关键作用,通过连接杆与转辙机械相连,实现尖轨的左右扳动。
5.防爬设备的作用是防止钢轨与轨枕之间发生相对纵向位移,防止钢轨爬行。()
答案:正确。列车运行时会产生纵向力,可能导致钢轨与轨枕之间发生相对纵向位移,防爬设备能够增加钢轨与轨枕之间的纵向阻力,防止钢轨爬行。
三、简答题
1.简述线路工的主要工作内容。
答案:线路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线路设备检查:定期对轨道、道岔、联结零件、防爬设备等线路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病害和隐患,如钢轨的磨耗、裂纹,轨枕的损坏,道床的病害等。
-线路设备维修:根据检查结果,对线路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包括更换磨损的钢轨、轨枕,紧固联结零件,整治道床病害,调整轨距、水平等几何尺寸,保证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行。
-道岔维护:对道岔进行日常的检查、调整和维修,确保道岔的尖轨、辙叉等部件的状态良好,转换灵活,保证列车安全通过道岔。
-线路巡检:在日常工作中,对线路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异常情况,如异物侵限、路基塌陷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配合施工:在进行线路改建、扩建、大修等施工时,配合施工单位进行相关工作,如拆除旧设备、安装新设备、进行施工后的检查和验收等。
2.简述钢轨伤损的主要类型。
答案:钢轨伤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磨耗:包括垂直磨耗、侧面磨耗和波浪形磨耗。垂直磨耗主要发生在钢轨头部踏面,是由于车轮与钢轨的接触摩擦造成的;侧面磨耗主要发生在小半径曲线地段,是车轮对钢轨的横向作用力导致的;波浪形磨耗表现为钢轨踏面出现有规律的波浪状起伏。
-裂纹:有核伤、轨头表面裂纹、轨腰裂纹和轨底裂纹等。核伤多是由于钢轨内部存在微小缺陷,在列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逐渐发展而成;轨头表面裂纹可能是由于车轮的滑动、制动等原因产生;轨腰和轨底裂纹可能与钢轨的制造质量、焊接质量以及受力状态有关。
-折断:当钢轨的伤损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受到过大的外力作用时,可能会发生折断。钢轨折断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其他伤损:如钢轨变形(弯曲、扭曲等)、轨端压溃等。轨端压溃通常是由于列车通过接头时的冲击力导致轨端表面材料的挤压变形。
3.简述更换钢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