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教案.docx
2025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教案
8.消失的恐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2.细致观察并用文字、绘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3.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恐龙骨骼化石外形;
4.能基于前概念和观察结果等角度对化石所属恐龙提出针对性的假设;
5.尊重证据,坚持正确的观点,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观点,不急于下结论,以事实为依据综合作出判断;
6.从消失的恐龙中反思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挖掘并复原骨骼化石。
2.观察、描述化石形象,初步推测所属恐龙。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化石挖掘套装(工具、土层、化石模型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恐龙乐园,你们有较为熟悉的恐龙吗?能否形容下它的外形,让大家猜一猜呢?
2.你可曾想过!没有人见过恐龙,为什么能复原出它们的模样呢?
3.小结:没错!消失的恐龙就是通过化石推测复原出来的。谁知道恐龙化石复原的大概过程是怎么样的呢?1.学生描述恐龙形象。
2.学生互评描述情况,分析哪位同学描述更形象。
3.学生汇报:根据化石推测出来的。
4.学生汇报:发现挖掘-出土搬运-清理重组-细致观察-推测复原。
二、阅读、挖掘、观察、描述化石
1.对于复原恐龙的过程,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想了解的?
2.关于第一块恐龙化石的发现及为什么知道那是一种已经消失在世界上的动物化石呢?请同学们从阅读中寻找答案。
3.小结:当挖出一块巨型牙齿,经比对后发现,现今并没有这样的动物,判定该骨骼是已不复存在的已灭绝的动物化石,科学家将该动物命名为恐龙。而第一块恐龙化石的发现在1823年。
4.同学们提出的其他问题都是关于化石挖掘过程的,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
5.请同学们一起进入恐龙乐园考古体验馆。事情是这样的:近期在几个村子相继发现大型骨骼化石,为研究其到底是什么动物化石,政府派各小组进行研究并定期汇报进展。我们就是其中的9组,最后会根据汇报情况评选出最佳小组。
6.要求:首先请同学们仔细挖掘,将化石放在托盘上。大家可以用小锤子轻轻撬开岩土,再用小刷子刷干净,也可用工具将孔洞清理干净。注意,请不要破坏骨骼化石!接着请观察并用绘图、文字等方式记录挖掘到的骨骼,最后请各小组派代表描述所挖掘的化石形象特征,特别是主要特征。
7.小结:除了小组间的信息,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化石资料卡、上网搜索、模型比对的方式,推测化石。1.学生提出问题:最早发现恐龙化石是什么时候?
当发现第一颗化石的时候,怎么知道那是恐龙化石?恐龙复原的大概流程?化石是怎么保存到现在的?……
三、收获
1.在本次考古体验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验感受呢?1.学生汇报:体验了考古的过程体会了古生物学家复原恐龙化石的辛苦知道细致的描述对复原恐龙的重要性知道了没有充分的证据不能轻易的下结论……
四、衔接
1.总结:复原恐龙化石需要发现挖掘、观察拼搭、详细描述还远远不够,除了我们团队在挖掘,其实土壤研究团队、脚印观察团队、DNA提取团队等等都在同时工作,再经过信息综合才能尽量复原恐龙模型,这需要很漫长的过程。
2.衔接:除此之外,化石本身也还有许多关于恐龙的信息等待我们去发现,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化石到底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
【教学反思】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石。
2.知道不同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
3.认识到曾经的化石与现存的生物间存在相似的关系。
4.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化石发展中的联系。
5.在活动中乐于交流,整理,能够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
6.能意识到生物随着环境而改变。
【教学重点】
知道化石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到化石与现今生物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和视频。
[学生]大量资料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恐龙模型是由化石复制出来的,关于化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
二、认识什么是化石
1.谈话: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它化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第17页的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是什么化石。
2.学生观察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张图片上都是什么化石。
3.交流,要求说出推断依据。
4.教师出示另一些化石图片,请学生来判断是什么的化石。
5.出示一块真的化石,让学生亲手摸一摸,看一看。
6.提问:刚才你们与化石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有什么感受吗?
7.学生交流。
8.教师小结: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三、化石的形成
1.谈话:化石这么神奇,请大家猜猜它们是怎么样形成的?
2.学生猜测。
3.多媒体演示化石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