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genggaiban.ppt

发布:2025-05-27约3.65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Hermeneutics)

;content;definition;二、阐释学一步一步开展成为一门学科

阐释学分为传统阐释学和现代阐释学。

前者指的是由施莱尔马赫、狄尔泰、E?贝蒂和E?D?赫希等人所沿用的阐释路线,目的是到达对文本所说明的人的心理的一种理解,寻求所谓普遍的、有效的防止误解的阐释;

后者那么是一种可追溯到尼采,经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而开展起来的另一种阐释方式,是一种所谓“否认性”的阐释学,它设定的出发点恰恰就是普遍的、有效的阐释是靠不住的。

;四、阐释学派的翻译观

1、译者不是消极地接受文本,而是积极地创造文本的过程。必须通过探析原作者的精神过程和思维轨迹来把握文本。

2、强调翻译和理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翻译中的阐释既是译者对原语文本在理解根底之上作出的评判和解释。对理解的作用及方式进行不同的阐述;

1〕施莱尔马赫:真正的理解是对语篇作出“创造性的重新阐释”。

2〕斯坦纳:”翻译也是理解“。提出”信任、攻占、吸纳、补偿“四个具体阐释步骤。;三、阐释学的分类及其与翻译的关系

1、阐释学的八大分支:

1〕释经学;2〕一般语言学方法论;3〕理解语言的科学;4〕研究人文科学的根底方法论;5〕存在与存在思维的现象学;6〕理解神话、象征和行动后而隐藏的意义所使用的解释系统;7〕关于解释过程和其有效性的理论;8〕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阐释学经验学派。;2、理解是阐释学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

3、阐释学与翻译的联系:

语言是理解本身得以进行的普遍媒介,理解的进行方法就是解释,翻译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周旋,因此可以看作阐释学最具有代表型的范例。

1〕如何解释原语与译语之间纯语言差距之外的文化和思维差异;

2〕如何较恰当地理解原语、表达译语。

4、阐释学在翻译中的运用

阐释是贯穿翻译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施莱尔马赫与阐释学〔contributions〕;一、施莱尔马赫的两种释义理论

1、语法释义

1〕必须以对文本的共时的共识作依据,反对武断;

2〕必须以语境作参照来确定词语的意义,反对断章取义。

2、心理释义

主旨在于把握和剖析原作者的精神过程,力求求得与原作者的共识,以保证理解的准确无误。

;二、《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翻译途径

1、话语应从两方面来理解

1〕人的一切思想意念都是语言的产物。

2〕译者必须对原作者本身语言的精神有所认识,同时还必须领会原作者的独特思想方式与感觉。

3〕每一段自发和较严谨的话语,都需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构成这话语的精神;二是话语从讲者的感觉而来,讲者将感觉付诸行动。;三、施莱尔马赫的四点创新之处

1、他是西方第一个把笔译和口译活动明确区分并加以阐述的人;

2、他区分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前者是指文学作品和自然科学的翻译,后者指的是实用性的翻译;

3、他看到了人类在语言自由和语言制约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方面,每个人的思想概念的形成、说话人的智能和想象等都受到所说语言的制约,另一方面,但凡思想自由、智能独立的人都能创造语言;

4、他从阐释学的观点切入了翻译和翻译中的诸多问题。;海德格尔的阐释学翻译观〔perspective〕

现代阐释学开创者;伽达默尔与阐释学;伽达默尔把注意力放在文本本身的主题上,即文本对后来的阐释者所表达的意思上。认为“翻译过程本质上包含了人类理解世界和社会交往的全部秘密”。理解总是以历史性的方式存在,阐释的主体和客体都内在的嵌于历史之中,具有无法消除的历史性。但是理解的这种无法消除的历史性却构成了偏见,偏见是理解的前提条件。“进入阐释过程中的任何人都不是像一块白板一样,他们肯定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意识、知识传统、道德伦理等进入阐释过程中去。

伽达默尔认为翻译首先是一种哲学解释学对话,它是译者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译者与作者对话。对母语文本的阅读理解解释同样也是对话,但唯有对外语文本的阅读理解才更好的表达了对话的性质,因为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互相了解的过程。同时翻译也是一种实践哲学对话,它是人类走向交谈共同体的必由之路,是两种世界观的融合,翻译的过程就是与其他文明和文化不断进行交往的过程,是不断越出自己的世界观而进入别人的世界观的过程。;阐释学翻译模式与

乔治·斯坦纳;theintroductionoftheauthor;《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1、主要内容:

他认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就是一个翻译的过

程,翻译是语言的属性之一;不管语内还是语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