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想和做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想和做——胡绳1/21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中心论点提出。2.了解本文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用比喻和事例证实论点。4.引导学生认识“想”和“做”之间辩证关系。2/21
胡绳《想和做》选自《胡绳全书》。作者胡绳,江苏省苏州市人,笔名蒲韧,中国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在上海参加爱国救亡运动,40年代担任《读书月报》主编,解放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孙中山研究学会会长等职。胡绳早年从事哲学普及工作,曾发表哲学通俗读物《新哲学人生观》等,以后一直从事哲学、历史、文化思想方面研究。主要著作有(思想方法)《理性与自由》《怎样搞通思想方法》《二千年间》等。3/21
滔滔不绝:埋头苦干:投机取巧:劳而无功:话语像流水一样毫不间断。形容讲话很多,连续不停。?
专心致志,刻苦工作。指用不正当伎俩寻求个人私利。也指想不付出艰辛劳动,而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白费劲气,却没有功效。解释词语4/21
课文分层第一部分(l~5段):概述两种人表现,说明中心论点。1:(l~2段):概述两种人表现,一个是“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另一个是“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2:(3~4段):评价两种人。对“空想”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对“死做”人,说他们是“跟牛马一样”。3:(5段):总结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一定要联结起来”。5/21
第二部分(6-9节)论证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络起来(叙述想与做辨证关系)。
1:(6-7)提出并回答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络起来。2:(8)联络学校实际情况,叙述了学生要把想和做联络起来,
3:(9)再次强调中心论点。6/21
思索讨论问:本文标题“想和做”有什么特点?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人类活动中亲密相关两个方面,启发读者去思索二者关系。问:“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人有什么详细表现?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空想”和“空话’狱是他们特点。7/21
“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人有什么详细表现?“做他们一向做惯或者他人要他们做事”“做事方法只是依据自己习惯,或者他人命令,或普通人通例”,不考虑做事方法、目标,“死做”就是他们特点。思索讨论8/21
思索讨论问:人们对这两种人是怎样评价?我们瞧不起“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个人,说他们“埋头苦干”。问:作者认为这么评价正确吗?不正确。作者认为后者并不值得赞美。9/21
回答下列问题不值得赞美理由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作者先用了一个比喻,把拉磨牛与其相比,形象地指出“死做”者和拉磨牛一样不动脑筋,不会考虑做事目标、过程和方法。接着作者又分析了人与牛马区分在于“人在劳动中不停地动脑筋,想方法”,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停进步。”最终,用一个假设,假如“死做”人类就不会进步,“只能像几万年以前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生活”,深入证实“死做”不值得赞美。10/21
思索讨论为何说“想和做是分不开,一定要联结起来”?
因为不论做什么事情,“空想”和“死做”都不会进步。11/21
思索讨论问: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文章针对普通人在生活中常会碰到两个现象,概述“空想”和“死做”两种人表现,对人们错误认识进行评价深入说明了理由,最终提出了中心论点。12/21
回答下列问题这三篇课文中心论点提出各有特色。《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是在总结全文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谈骨气》则是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先概述“空想”和“死做”两种人表现,对这两种人进行评价后提出中心论点。谈谈《想和做》与前面学过两篇文章中心论点提出方式有什么不一样?13/21
回答下列问题第6段开头一句问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设问,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索。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一条路。怎样才能够靠近实际?要观察,还得行动。14/21
文章怎样列举生活中学游泳例子,证实了什么?回答下列问题先从正面讲,学游泳要经过“观察——试验——学会”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