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三导学案专题第课《向距离挑战》.docx

发布:2025-05-27约3.81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年级

高二

学科

历史

总课时

课题

向“距离”挑战

第_课时

主备人

上课时间

锁定目标找准方向

备注

课标要求

1.以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目标分解

1。掌握立体交通形成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掌握电信事业发展的主要事实

3。理解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用以及影响

自我构建快乐无限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1.立体交通诞生的原因:

(1)革命的进行。(2)高效率的进入推广使用阶段.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交通运输领域发明成就:

(1)1885年,德国工程师和二人以汽油机为动力分别制成最早的汽车。

(2)1887年,人们把装配到轮船上。

(3)年,美国设计制成一架飞机.

3。立体交通的形成:随着一系列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4.影响:其世界性影响是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交通工具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1。19世纪有线电报事业的发展:

(1)年,美国人发明了有线电报机.随后,欧美各国纷纷架设电报线路。

(2)1851年,横跨海峡将英、法连接起来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3)1857年,横跨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话和无线电报发展:

(1)电话:年,美国人发明了电话机.随后,电话通信飞速发展。

(2)无线电报:意大利人将电磁波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年,他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的试验获得成功。

3.影响:近代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1)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成果:.

(2)发展阶段:电子管、、集成电路和四个阶段.

2.“信息高速公路以及中国政府举措:

(1)互联网的建成,使信息迅速到达各个计算机用户终端。这种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被称之为“”。

(2)中国政府制定并开始实施规模空前的国家经济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公用数据通信网的建设计划.

3.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的影响:

(1)电子计算机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

与、与成为可能。

(2)互联网正在快速、高效地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合作探究携手共进

材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材料二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材料三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后,挂着“京V-02009”

材料四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28日在泉城济南圆满落幕。由包括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百度网、凤凰网等在内的65家网络媒体组成的媒体联盟进行了全程报道.全国很多观众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和点播观看了此次盛事。

材料五乌鲁木齐“7·5事件中,境内外“三股势力利用互联网和电话、短信大肆制造、散播谣言,制造民族矛盾,挑起民族仇恨。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诗句,归纳概括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主要的动力。

(2)材料二中的交通工具是哪一时期出现的?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三中的交通工具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3)材料四、五反映了互联网具有怎样的功能?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拓展提升学以致用

1.如何理解工业革命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从交通方面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创制成功,90年代柴油机出现.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全世界石油开采量大幅上升,燃料问题相应解决。这样,以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远洋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